加強農業節水 減輕抗旱壓力
新華社太原2月18日電(記者 呂夢琦)據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統計,旱區8省累計已投入抗旱人員7.7萬人次,新打井1.1萬眼,完成抗旱澆灌面積1600多萬畝,部分地區旱情緩解。但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即使抗大旱用水,仍有大量水資源因水利設施年久失修、用水方式粗放而消耗在農田以外。加強農田水利建設,促進農業節水刻不容緩。
數據顯示,我國農業用水佔到全國總水量的64%,但有效利用率僅為45%,這意味著每年耗損水量多達2000多億立方米。在記者採訪到的地區,許多農田水利設施十分陳舊落後,年久失修,而且用水方式粗放,致使灌溉用水大量跑冒滲漏,大大增加了抗旱的成本和壓力。一邊組織人力物力打井尋找水源,另一邊是水資源大量損耗浪費,令人惋惜。
面對全球氣候變暖、極端乾旱天氣頻發、水資源約束加劇,增強農業節水能力,最大限度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對於農業發展越來越重要。據統計,如果我國灌溉水利用率提高10%至15%,每年就可減少灌溉用水約600億立方米。這意味著農業節水好一點,在開闢水源上的投入就會少一點,而地下水開採少一點,保護水資源的壓力就會小一點。
從另一方面講,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是確保農業發展和國家糧食安全的根基。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鎖定水利,足見這個問題的重要程度。按照中央要求,未來10年全國將有4萬億元投向水利建設。這是一筆驚人的資金投入,令人振奮。認真落實中央決策,用好水利建設資金,對於我們這樣一個農業比重大、農村人口多的國家來説十分重要。
從當前抗旱工作來看,加強農村水利建設急需抓好灌區節水改造和渠道防滲,全面推廣管道輸水、噴灌、滴灌等農業節水技術,減少農業用水灌溉量;積極採用地膜覆蓋、深松深耕、保護性耕作等技術,降低農業用水蒸發量;加大高産耐旱糧種研發力度,做好推廣工作,提高農作物自身的抗旱能力。這些方面改善了,農業節水就能收到明顯效果,減輕抗旱壓力。
當前正值抗旱關鍵期,多辟水源、有水快灌刻不容緩。但解決任何問題都要在治標的同時不忘治本。只有加快農田水利建設,強化農業節水,才能減輕旱災威脅,促進農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