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山西資源型經濟在負重中加快轉型 成果惠及百姓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2月23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太原2月23日電(記者 呂曉宇)“十一五”期間,能源重化工基地山西積極探索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路徑,在提升煤炭産業水平、發展多元産業的同時,努力使轉型發展成果惠及百姓。

    “多小散亂”轉向“集約、綠色”

    煤炭産業是山西的標誌性産業。與“十五”相比,“十一五”期間山西礦井數量減少四分之三,年均産量增加一倍多,煤炭百萬噸死亡率由2005年的0.902下降到2010年的0.1876,下降79.2%。

    “通過資源整合和企業兼併重組,山西初步改變了煤礦多小散亂的格局,能源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山西省煤炭廳廳長王守禎説。

    有60年曆史的大同煤礦集團建設了全國煤炭行業首個産業鏈條最完整的塔山循環經濟園區,從原煤到發電的廢渣,從廢水到發電的餘熱,基本實現“閉路循環、廢物利用”。

    像塔山園區一樣,實施“全循環”把煤炭“吃幹榨凈”,山西煤炭産業的“內涵”也在發生質的轉變。山西建成了同煤塔山、潞安劣質煤綜合利用、西山洗中煤發電等多個循環園區,實現了資源利用和節能減排最大化。

    非煤産業壯大是山西煤炭産業轉型的另一個標誌。全省煤礦企業在裝備製造、汽車、生物制藥等多個行業實施多元發展。2010年,全省五大煤炭企業非煤收入佔總收入的55%,全省煤炭行業非煤收入預計2100億元,比“十五”末增長7倍多。

    “單一挖煤”轉向“多元發展”

    在提升煤炭産業水平的基礎上,山西努力實施由“單一挖煤”向“多元發展”轉變。去年,全省食品、醫藥、房地産、旅遊、物流等行業投資均呈現出高增長勢頭。

    利用設備、技術優勢,山西把煤機、高鐵等裝備製造業作為多元發展的重要方向。去年,太重煤機大功率電牽引採煤機國內市場份額佔到60%。裝備製造業正在成為“煤焦冶電”之後山西的第五大産業。

    山西實施了把文化、汾酒、老陳醋“老三樣”變成“新資源”戰略。山西財政出臺獎勵政策鼓勵老陳醋企業全國開設品牌店。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中山西文化産業逆勢上揚,增加值達到250億元,同比增長25%,約佔全省生産總值的3.34%。

    “十一五”末山西實現非煤産業銷售收入約7000億元,是“十五”末的2倍多。山西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復明説,山西通過提升傳統産業、壯大非煤産業,多元産業發展的雛形正在形成。

    轉型發展回補“社會欠賬”

    曾經被稱為“野中”的山西省高平市北詩鎮中學一度“沒有圍墻、地處荒野”。如今,這座中學變成了佔地31畝的新校園。北詩鎮中學得益於山西“校園安全工程”的實施。

    2008年以來,山西累計投資170多億元實施“校園安全工程”,9400多所學校面貌一新。山西省教育廳廳長李東福説,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山西在中小學校建設資金投入最多、建設規模最大、覆蓋範圍最廣的工程。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下半年,山西的經濟發展和財力支出異常困難,但山西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新農保、社保、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方面籌措、投入了數百億元資金。不斷增加公共財政用於改善民生和社會事業的投入,山西把“民生為本”作為轉型發展和跨越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為了讓老百姓能“呼吸上新鮮空氣”,山西省近年實施了“藍天碧水”工程、“摘黑帽子”及一系列環保問責機制,納入國家考核的5個重點城市全部摘掉“黑帽子”,所有地級市退出了全國主要城市大氣環境質量重點監測倒數35名行列。

    “十一五”時期,山西在教育、醫衛、社保、就業、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領域累計投入2793億元,年均增長25.2%,是“十五”期間的2.96倍。山西省財政廳廳長鄭建國説,“十二五”期間,山西在各項民生工程上仍將大幅增加資金投入,為轉型跨越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相關鏈結
· 發展改革委:設立山西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試驗區
· 山西省成為“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
· 新聞辦介紹山西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試驗區情況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