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評論員: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創造更加良好的社會條件
新華社北京2月23日電 新華社評論員 2月19日至23日,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社會管理及其創新專題研討班在中共中央黨校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在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新形勢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大意義,明確提出了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做好群眾工作的總體思路、基本要求和重點任務。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是順應人民群眾新期待的重大舉措,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保證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然選擇。
社會管理是人類社會必不可少的一項管理活動。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始終高度重視社會管理及其創新。經過長期探索和實踐,取得了重大成績,積累了寶貴經驗,形成了有效做法,為建設、改革與發展提供了可靠保證。同時,也要清醒看到,我國所處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特殊階段,決定了社會管理領域中也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特別是我們不僅面臨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處於社會矛盾凸顯期,如果這些問題處理不當、矛盾解決不好,就會影響甚至干擾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我們一定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來認識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這一重大問題。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必須把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為先作為基本要求。堅持以人為本既是我們黨的宗旨,也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認真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在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工作上依靠群眾,以人民群眾利益為重、以人民群眾期盼為念,緊緊依靠人民群眾開創新形勢下社會管理新局面。要加快推進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下大氣力解決就業、住房、教育、醫療衛生、收入分配、社會保障等突出民生問題,使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成果更好惠及全體人民,讓人民群眾現實生活有保障有尊嚴,未來生活更幸福更美好。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必須把加強和完善社會管理格局作為根本保證。要按照“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要求,進一步加強和完善社會管理的工作格局。各級黨委要充分發揮總攬全局、協同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科學制定社會管理大政方針,支持政府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引導社會各方面積極參與社會管理和服務,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在社會管理中的作用。各級政府要強化社會管理職能,辦好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事務,做到職能到位、工作到位、責任到位。工青婦等群眾組織、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要積極參與社會管理,形成與黨委、政府互聯互補互動的社會管理網絡。要動員組織群眾依法有序參與社會管理,努力形成社會管理人人參與、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必須把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突出問題作為重點環節。當前,我國社會矛盾主要是因為利益訴求引起的人民內部矛盾,絕大多數是可以通過教育、協商等辦法,採取經濟、法律等手段解決的。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形成科學有效的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調處機制、權益保障機制,統籌協調各方面利益關係,加強社會矛盾源頭治理,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務,加強和完善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體系,加強和完善公共安全體系,加強和完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管理,加強和完善信息網絡管理,加強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設,從而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讓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穩定。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事關黨的執政地位鞏固、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我們要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大意義,扎紮實實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努力為“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創造更加良好的社會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