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網友與代表委員討論“十二五”農村土地管理改革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3月08日   來源:新華社

“金鑰匙”如何打開農民四把“心鎖”?
——網友與代表委員圍繞“十二五”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對話

    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

    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有序推進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而“長久不變”、“確權頒證”、“自願流轉”、“佔有收益”等涉及農村土地改革的關鍵詞也寫入了“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

    新一輪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被譽為農民增收、農業穩定的“金鑰匙”。但這把“金鑰匙”如何打開農民圍繞“地權如何確,權益怎樣保”産生的四把“心鎖”,一些網友在網絡論壇上展開熱議。針對網友觀點,一些代表委員在審議審查和討論政府工作報告、“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時也進行了回應。

    “心鎖”一:長久不變,多久是“長久”?

    【綱要草案關鍵語】“完善農村土地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現有農村土地承包關係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

    【網友疑問】新浪網友“大嘴猴”發帖説,“長久”到底是“多久”?如果不能儘早地説明,可能會留下矛盾和隱患。

    【代表委員回應】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委員華福周説,農村承包地經營權期限問題,不僅涉及到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貫徹實施,也事關農民的切身利益。明確長久不變就是要解決農民的後顧之憂,直接提升土地的價值,這有利於調動農民對耕地、農業投入的積極性,維護農民的自主權。

    【會外連線】四川省雙流縣瓦窯村是全國第一個試點“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長久不變的地方。該村村民盧登萬對記者説:“以前土地承包有期限,誰家添置人口了,一兩年還得重新分一次田、分一次地,誰都不願意在承包地裏下功夫,大投入。現在就不同了,承包經營權長久不變,讓我們吃了一個定心丸,可以更加安心、放心地流轉自己的土地或加大投入了。”

    【記者點評】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解決13億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始終是頭等大事”。可見,在不改變我國土地所有制性質的前提下,只要有利於增加農業收入、保護農民權益,就應該是改革嘗試的方向。既然是改革,是嘗試,就應該允許探索的多樣化,通過實踐來打開“長久不變”這個農民“心鎖”。

    “心鎖”二:農地確權:“一紙空文”還是“還權賦能”?

    【綱要草案關鍵語】“搞好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權能”。

    【網友疑問】網友“未來農民工”發帖説,確權是表象,關鍵要給予農民多大的自主經營權。通過確權頒證,如果不能將土地的承包經營權真正地還給農民,並賦予農民攜帶資産自主參與市場競爭的經濟職能,確權頒證就是一紙空文。

    【代表委員回應】全國政協委員、安徽農業大學副校長夏濤説,確權頒證是“三農”問題的“牛鼻子”,是在農村進行的一次“明晰産權”的改革,是建立城鄉一體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礎。所以説,這個權屬證書是確權頒證的關鍵。

    【會外連線】成都市新津縣的袁山村是較早進行農村産權改革試點村之一。該村村民袁福清早在2009年就拿到了他們家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證》和《房屋所有權證》等權屬證明。三本證書的封面上都印有鮮亮的國徽,與城市居民房屋産權、國土使用證的規格樣式基本相同。袁福清説:“我們農民最大的財産就是土地和房屋,以前既沒有什麼東西能證明,也沒有辦法變現融資。如今有了這些法定證件,我們才感到它受到的法律保護。”

    【記者點評】農村産權的明晰和確立,就猶如一把鑰匙,打開農村生産要素市場的大門。隨著各種資本向農村涌入,農民創造財富的渠道逐漸在家門口打開,新一輪農村生産力大解放也將被撬動。

    “心鎖”三:農地流轉:範圍有多大?

    【綱要草案關鍵語】“在依法自願有償和加強服務基礎上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網友疑問】網友“等待城鎮化的農民”在天涯論壇發帖:“十二五”規劃説,要在自願有償基礎上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可是這個流轉的範圍能有多大,如果還是只能在本村組、本鄉鎮或本縣城進行流轉,有什麼意義。必須要有一個與城市資本相通、更加廣泛的土地流轉體系和平臺。

    【代表委員回應】四川代表團的廖繼康代表説,流轉必須要循序漸進,要在政府的指導下規範實施,要警惕農村重蹈個別城市炒地皮的覆轍。

    【會外連線】從2008年地票(農民土地的使用權證書)試點運行至今兩年多時間,重慶農村土地交易所共組織舉辦地票交易會20場,交易地票3.82萬畝,實現成交金額52.99億元,均價每畝13萬多元。

    【記者點評】只確權不流轉,確權失去意義;只流轉不確權,流轉沒有依據。所以成都、重慶這兩個統籌城鄉試驗區,都在農村土地、房屋確權的基礎上,積極搭建了“農村土地”和“農村房屋”的流轉平臺。但需要注意的是,“十二五”規劃提出的“流轉市場”是有一個前提的,必須是“在依法自願有償和加強服務基礎上”。

    “心鎖”四:流轉收益:農民能夠分多少?

    【綱要草案關鍵語】“依法保障農民對承包土地的佔有、使用、收益等權利”。

    【網友疑問】四川網友“窩窩我窩”在四川新聞網的麻辣論壇發帖認為,“十二五”規劃説,要依法保障農民對承包土地的佔有、使用、收益等權利。但是如果不明確土地流轉的級差收益的分配比例,明確農民究竟能拿到多少,怎麼認定並保障農民的權益呢?

    【代表委員回應】華福周代表説,城鄉間因土地流轉形成的土地級差也是統籌城鄉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有必要探索新路徑,消除這種以土地流轉級差造成的城鄉收益和發展不均衡,土地流轉收益應該由佔有它的農民所得。

    【會外連線】2006年以來,成都市利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的政策,使土地在城鄉之間“飛”了起來。低價值的建設用地指標,可以“飛”到高價值的地區,既解決了城市化發展需要,又使邊遠農村獲得較高的土地收益,實現城市和農村共享改革成果。據統計,實施了“飛地”政策的農村,平均每個村土地整治專項資金和其他涉農資金的投入可達到4000萬元以上,平均每個農民從城市化土地增值中收益3.2萬元。

    【記者點評】土地增值收益的因素是複雜且多變的,通過流轉而形成的收益應該怎樣切分也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但中央的原則是明確的,那就是必須保障農民的“佔有、使用、收益”等權利。(記者侯大偉、何宗渝、楊玉華、馬勇、秦亞洲采寫)

 
 
 相關鏈結
· 2010年土地例行督察有三特點 土地管理形勢好轉
· 我國土地管理“反週期”和調控目標初步實現
· 國土資源部等三部門正式啟動全國土地管理"問責"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