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氣象局局長世界氣象日致辭:氣候服務改善生活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3月22日   來源:新華社

氣候服務改善生活——2011年世界氣象日致辭
中國氣象局局長 鄭國光

    新華社北京3月22日電  今年3月23日世界氣象日的主題是“人與氣候”,旨在呼籲國際社會關注與人類相生相息的氣候,加強應對和防範氣候災害、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開發和利用氣候資源能力建設,促進人與氣候和諧發展。

    關注氣候就是關注我們的生活。氣候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資源。從繁衍生息到衣食住行,從四季更迭交替到我們每個人的身心健康,氣候每時每刻都在影響著、改變著人類的生産和生活,多樣的氣候也直接促成了生物的多樣性、自然地貌的多樣性,使得人們的飲食不那麼單調,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總是那樣熠熠生輝。

    氣候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人類活動也影響著氣候。以全球變暖為主要特徵的全球氣候變化已經成為當前全球關注的熱點,2010年全球平均氣溫是自1850年有器測氣溫記錄以來最高的一年。氣候變化導致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冰川和積雪加速融化,水資源分佈失衡,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帶來深刻而長遠的影響。面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及其引起的災害,我們沒有理由不重視氣候,不適應氣候,不保護氣候。

    我國橫跨熱帶、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寒溫帶等五個氣候帶,季風氣候顯著,是一個氣候條件複雜、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易受氣候變化影響的國家。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氣候和氣候變化,高度重視氣候服務工作,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我國逐步建立了國家、省、市、縣級的氣候服務網絡,以及氣候監測、預測、預警業務系統,氣候影響評價、氣象災害風險評估、農業氣候資源區劃、風能資源詳查等專業性氣候服務體系也已形成,通過各種方式及時向社會發佈氣候信息,傳播氣候知識。

    面對日益增長的氣候服務需求,氣象部門將繼續致力於提升氣候服務能力,著力降低乾旱、洪澇等極端氣候災害對我國糧食安全的風險。我們將著力推進氣候科技為調整種植結構、改進耕作方式、化解氣候風險、提高糧食産量、保障糧食存儲和運輸等方面提供更加豐富的氣候信息和更有力的決策支持。我們將加大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監測、預測和預警,提高自然災害特別是極端氣候災害的應對防範能力。我們將加強重大開發建設活動的氣候影響評價和重要基礎設施的氣候風險評估,提升經濟社會發展抗禦自然風險的能力。我們將繼續發展和利用衛星、雷達等先進的技術,聯合各部門的力量,加快建設全球氣候觀測系統和中國氣候觀測系統,提供科學、準確、及時的氣候和氣候變化信息。我們將繼續推進全社會氣候知識的普及,鼓勵和支持各個行業、各個地區以及每個社會組織更有效地利用氣候知識和信息,以更好地適應氣候變化,保護氣候環境,利用氣候資源,促進生産、生活和生態相和諧。

    氣候規律需要科學認識,氣候趨勢需要科學把握,變化的氣候對自然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系統的影響需要科學評估,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在適應天氣氣候等方面採取科學的措施。我們要重視解決最基本的氣候科學問題,支持在氣候觀測、研究、預測和評估等各個方面的科技計劃和建設項目,以科學地認識氣候規律。我們將加大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發展和影響規律的研究力度,加大化解水資源安全和生態系統安全面臨的氣候風險的研究力度,以提高自然災害的防範能力,提高糧食安全的保障能力,提高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我們將加大氣候資源開發利用技術研發,建立監測、評估和預報一體化的風能太陽能開發利用氣象服務業務,把我國極其豐富的風能、太陽能、空中雲水資源、農業生態氣候資源充分利用起來,使氣候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氣候與人類生産生活相互聯絡又互為影響,防禦和減輕氣象災害、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開發和利用氣候資源,需要全社會的積極參與。各級政府在生産力佈局、基礎設施、重大項目規劃設計和建設中,要充分考慮氣候變化因素。農業、林業、水資源等重點領域和沿海、生態脆弱地區的發展,要高度重視所面臨的氣候風險。我們每一個人在日常的生産生活當中,要切實樹立保護氣候意識,節約資源能源,保護生態環境,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共同努力創造良好的氣候環境。

新聞背景:世界氣象日的由來

    新華社北京3月22日電(記者張辛欣)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世界氣象組織將今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確定為“人與氣候”。那麼,這一紀念日是如何確定的呢?

    氣像是指大氣的狀態和現象,例如颳風、閃電、打雷、下雨、結霜、下雪等。人類生活與氣象變化息息相關。1947年9月,國際氣象組織在華盛頓召開了有45個國家氣象局長參加的會議,審議並通過了《世界氣象組織公約》。1950年3月23日該公約正式生效,同時將名稱改為世界氣象組織。1960年6月,世界氣象組織通過決議,把每年的3月23日定為“世界氣象日”。

    開展“世界氣象日”活動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使各國群眾更好地了解世界氣象組織的活動情況,以及氣象部門在經濟和國防建設等方面所作出的卓越貢獻,推動氣象學在航空、航海、水利、農業和人類其他活動方面的應用。

    為使紀念“世界氣象日”的活動更具有實際意義,世界氣象組織執行理事會為每年的“世界氣象日”選定一個宣傳主題,號召各成員國以多種方式開展宣傳活動。主題的選擇主要圍繞氣象工作的內容、主要科研項目以及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問題。如:

    2007年世界氣象日主題是:“極地氣象:認識全球影響”。

    2008年世界氣象日主題是:“為了美好的未來,觀測我們的星球”。

    2009年世界氣象日主題是:“天氣、氣候和我們呼吸的空氣”。

    2010年世界氣象日主題是:“世界氣象組織——致力於人類安全和福祉的六十年”。

    2011年世界氣象日主題是:“人與氣候”。

    氣候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資源。以全球變暖為主要特徵的全球氣候變化已經成為當前全球關注的熱點。世界氣象組織最近指出2010年全球平均氣溫是自1850年有器測氣溫記錄以來最高的一年。氣候變化導致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帶來深刻而長遠的影響。

    關注氣候就是關注我們的生活。面對氣候變率和變化,我們一方面必須採取緊急的行動來管理由氣候變率和變化影響造成的風險,另一方面須更多地努力收穫氣候信息和服務産生的效益。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米歇爾·雅羅在今年的獻詞中表示,這些行動將支持我們實現世界氣象組織一個重要的目標:至2019年使氣象水文災害造成的死亡人數在1994-2003十年平均的基礎上減半。同時,還將對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MDGs)的實現提供支持。

    今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是“人與氣候”,旨在呼籲國際社會關注與人類相生相息的氣候,加強應對和防範氣候災害、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開發和利用氣候資源能力建設,促進人與氣候和諧發展。

    同時,米歇爾·雅羅表示,“人與氣候”這個主題將用以紀念世界氣象組織公約于1950年3月23日生效,向應對氣候變化做出積極貢獻的世界氣象組織189個會員的全體同仁表示由衷感謝,感謝他們為“人與氣候”做出的功績。

 
 
 相關鏈結
· 中國氣象局“世界氣象日活動”20日熱鬧開場
· 各地氣象部門組織活動迎接“3·23”世界氣象日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