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創新發展之機 解管理服務之困 謀世界城市之勢
——北京“十二五”規劃亮點素描
新華社北京3月26日電(新華社記者張舵、張淼淼、賴臻)剛剛為“十一五”不平凡的歷史畫上句號,首都北京又站在全新的起點上穩步前行。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在科學發展理念的指導下,北京“十二五”規劃從全國大局和自身特點出發,為發展設定了一系列目標和路徑,突出體現在創新驅動發展,發展惠及人民,開放實現共贏。
創新驅動被列為重中之重
北京市“十二五”規劃綱要共分九大章,第一章提出新時期戰略目標,緊隨其後的就是第二章“創新驅動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首都應對人口資源環境挑戰、實現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之路。“十二五”時期,北京必須把強化創新驅動作為重要著力點,全力以赴抓好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搭建首都創新資源平臺,完善創新激勵和支持機制,全力推進創新成果産業化。
北京市社科院經濟部主任趙弘説,無數國家發展的實踐證明,一個創新力落後的國家不可能擁有很高的國際地位。中國經濟規模已經躍居世界第二,但是離創新大國還有很大差距。北京作為中國智力資源最密集的地區,又擁有中關村這一創新品牌,在這方面具有當仁不讓的責任。隨著中央在中關村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北京舉全市之力發展中關村,將在“十二五”期間形成一個帶領全國探索創新驅動的強勁引擎。
目前中關村技術交易量的80%是輸往京外地區,中關村上市公司在京外設立分支機構超過1000家。中關村管委會主任郭洪説,近年來中關村的發展得到了中央和北京市的高度重視,不久前國務院批復了《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這是我國第一個國家層面的自主創新示範區規劃。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要求,“把北京中關村逐步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標誌著中關村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十二五”期間,中關村將充分利用所具有的獨特優勢,服務首都建設,引領全國創新,爭奪世界新技術和新興産業的制高點。
剛從美國矽谷參加交流活動回來的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説,聯想當年就是在北京市有關領導的直接關心下,用會議紀要來代替具體政策條款解決了股權改造問題。如果能把紀要變成政策細則,便於落實,那今天北京就絕不止一個聯想。當前,中央給予了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1+6”政策,絕不弱于美國政府對矽谷高新技術企業的支持。只要我們正視差距,一步步堅定前行,中關村不僅會為中國,而且一定會為世界樹起旗幟。
趙弘説,經過30年的發展,我國各地對工業經濟發展模式相對熟悉,而對高新技術産業這種知識經濟的發展模式還比較陌生。示範區的政策優勢具有一定的試驗性,未來要讓中關村更大程度上惠及全國,發揮示範效應。不僅要加強中關村本身的發展,更要注意由點及面的協同創新,這樣才能引領全國轉向創新驅動發展軌道。
破解老齡化社會服務與管理難題
北京“十二五”規劃中提出,發展惠及民生,要建設公正和諧穩定的社會,完善充滿關愛的社會福利網絡,特別是應對人口老齡化趨勢,要為老年人安享晚年營造良好環境。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陶立群表示,當前國內的銀發産業明顯供不應求,為步步緊逼的老齡化社會管理帶來挑戰。很多大城市養老機構的現狀是城裏養老條件好,難在沒床位;農村養老空氣好,難在條件差;身有病殘不自理,難在無處收;退休工資收入低,難在價位高。其背後有市場手段乏力、社會福利網絡缺失、政府扶持力度不足等多方面原因,北京積極探索老齡化社會服務與管理難題破解之道,將為成為全國做出表率。
截至2009年底,具有北京戶籍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26.6萬人,佔全市戶籍人口總數的18.2%,大大高於10%的老齡化社會標準。根據預測,2020年北京將有350萬到400萬60歲以上的戶籍人口,按4%的目標測算,需要14萬張到16萬張床位,而目前僅有7萬張,僅能滿足50%的需求。
北京市民政局局長吳世民介紹説,根據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和借鑒國內外的經驗,北京市提出了“9064”的養老服務模式。即90%的老年人實現家庭照顧養老、6%的老年人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在社區養老、4%的老年人入住機構集中養老。未來每年將建設約1萬張養老床位,保證到2015年末,全市養老機構床位數達到12萬張。北京近年來堅持“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個人自願”的原則,創新了一系列包括養老券、養老餐、養老員、養老車、養老所等政策和辦法,並將在“十二五”期間鞏固完善。
北京市管理學院院長馬仲良、北京市行政學院教授吳剛都認為,扶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既能夠廣泛動員社會資源,有效彌補政府服務和市場服務的不足,又適應了當前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利益分配和就業方式多樣化發展的新特點。有關部門應抓住這個機遇,形成政府組織推動、引導社會組織參與、擴大社會力量協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形成加強和創新老齡化社會管理的新舉措。
為世界城市打造中國樣本
北京“十二五”規劃提出,要適應和深化對外開放和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的戰略要求,創造競爭新優勢,強化首都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大力開展公共外交,在服務中提升城市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
中國社科院城市中心研究員劉治彥説,國際上通常把影響全球發展的頂尖城市稱之為世界城市。目前公認的世界城市是紐約、倫敦、東京。到本世紀中葉,我國有可能成為世界上中上等收入的發達國家,因此必須要擁有一個與之相匹配的世界城市,首都北京首當其衝地肩負著這樣的重任。
目前,北京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城市消費市場,世界知名的294家零售商已有41%進駐北京,位居世界第六位。北京市“十二五”規劃提出要加快建設國際商貿中心。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認為,國際商貿中心是世界城市在經濟領域的重要體現,是商貿流通、購物消費的國際化中樞。“十一五”期間,北京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特別是成功舉辦2008年奧運會等重大活動,大大提升了北京的國際影響力。北京的城市發展已經站在一個全新的起點上。
專家認為,北京打造中國特色的世界城市具有明顯的優勢:人口眾多、幅員遼闊,是一個大國首都;3000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讓北京享譽世界;科技、人才實力在全國遙遙領先,同時經歷了近10年的經濟快速發展。但沒有海港則是北京的相對劣勢。
一些在京發展的外企人士對北京邁向世界城市充滿期待,同時也提出建議。匯豐控股有限公司集團主席葛霖認為,北京打造世界城市,不僅應在財富和基礎設施等方面達到世界一流,更應該考慮如何引領、塑造和改變世界。ABB集團董事長馮恩博認為,北京應該大力推進郊區的開發,實現城鄉平衡發展;要大力發展綠色經濟與虛擬經濟,增強金融産業實力,用貨幣競爭力去提升國家和城市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