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深圳5月10日電(記者烏夢達 王攀)這是一次“超時空的鏈結”。
火炬熊熊燃燒在電腦屏幕上,隨著鼠標輕點,它被成千上萬的網民“手手相傳”,傳達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別樣精彩。
10日上午,深圳大運會火炬傳遞在深圳大學展開,與之同時展開的還有全球首次舉辦的世界級綜合性運動會“虛擬火炬”傳遞活動。作為一項創舉,它見證了一場體育盛典,也見證了中國互聯網産業的飛速發展和中國網民擁抱世界、分享快樂的熱情與胸懷。
新華社記者日前走訪了大運會執行局和相關參與單位,揭開了這次網絡傳遞的神秘面紗。
網絡傳遞:“盛會儉辦”展現中國互聯網時代新理念
8月,第26屆大運會將在深圳舉行。雖然號稱“小奧運會”,但大運會與奧運會的理念和辦賽思路並不相同。
據大運會執行局大型活動部副部長袁承咏介紹,最初深圳也曾經計劃在全國50個高校開展火炬傳遞活動,“配套的經費預算有八九千萬元,但即便是達到了這樣的規模,火炬傳遞的影響和精彩程度與奧運會、亞運會相比也肯定存在差距”。
與其模倣,不如徹底拋開這個思路,以青年和大學生最熟悉和容易接受的網絡為平臺,用虛擬和現實結合的方式傳遞火炬成為大運會傳遞的嶄新思路。
於是,最終確定的方案成了:實體傳遞只設北京大學、深圳大學和廣州大學城三站,而網絡“虛擬傳遞”成為火炬傳遞的主角。“資金的預算下降了9成,不會超過1000萬元。”袁承咏介紹。
網友“風影燭光”評價説:“深圳需要一屆成功的大運會,更需要一屆‘少花錢多辦實事’的大運會。不能打著‘辦大運’的旗幟,將運動會辦成‘燒錢會’。希望讓深圳告訴世界,原來盛會也可以‘儉’辦,一樣精彩。”
用創意帶動激情:“虛擬傳遞”精彩不減
火炬虛擬傳遞,在大運會歷史上是第一次。經費減少9成、規模擴大數十倍——創意帶來的青春、時尚和互動交流成為實現節約又精彩的關鍵所在。
大運火炬傳遞中心虛擬傳遞負責人李歆介紹:“只要點擊鼠標,實名註冊,任何人都能夠成為大運會火炬手。保守估計,參與虛擬火炬傳遞的人數至少將達到20萬、參與高校近700所。這比實體傳遞50場、每場100名火炬手的規模大了十幾倍。”
事實上,這一保守估計還是太“保守”了。記者了解到,從5月4日到10日不到一週時間,在微博上參與火炬傳遞的網民就已經達到20萬人次以上。
與現實傳遞的手手相傳不同,網絡火炬如何實現“傳遞”是虛擬傳遞的難點。李歆介紹,在5月10日開始到8月12日大運會開幕的不到100天,虛擬的火炬將在全國近700所高校傳遞,所有火炬手以網民註冊點擊的順序由系統公平生成。此外,每名虛擬火炬手都將上傳一句對大運會的宣言,帶有火炬手照片、姓名和宣言的個性頁面可以由網友在更多網絡交際群進行傳播,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全網絡傳遞”。
同時,網上的傳遞也讓火炬傳遞突破了時空的限制,“只要你有時間,無論你在哪個城市,只要打開電腦你就可以參與傳遞。”負責平臺設計的騰訊空間産品部總經理鄭志昊介紹説,虛擬火炬傳遞平臺還根據年輕人興趣進行設計,既有農場可以“摘菜”,還可以在“虛擬傳遞”中獲得大運會的T恤衫、比賽門票,讓虛擬與現實互動、融合。
虛擬傳遞折射中國盛會承辦理念悄然轉變
在4月底舉行的2011年增值電信業務合作發展大會上,中國互聯網協會秘書長助理石現升透露,目前我國網民規模已經超過5億。
“作為全球網民總數最多的國家之一,大運會火炬虛擬傳遞展現了主辦方和政府有關部門對互聯網的重視和理解,也表明網絡力量已經成為中國政府推動社會事業發展的重要平臺之一。”袁承咏説。
火炬“虛擬傳遞”還是對中國互聯網事業規範有序發展的一次推動。李歆説,互聯網上的大運會火炬傳遞是神聖而莊重的,火炬虛擬傳遞將通過“實名制”營造一份責任感,從而給網友帶來一次特殊的網絡責任和使命感的體驗。
她説:“我們希望這次傳遞能成為一次洗禮,讓更多網民在分享歡樂的同時,感受自身應當承擔的使命與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