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拼將熱血築長城——記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5月20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5月20日電(記者 王經國)春暖花開的5月,草長鶯飛。

    北京豐台區宛平城外,盧溝橋。這座于1192年建成的11孔連拱石橋,以“盧溝曉月”聞名京城,是“燕京八景”之一。讓今人難忘的,是它承載了中國人民對抗日戰爭血與火的記憶。

    1937年7月7日夜,瘋狂的日本侵略者在這裡製造了震驚世界的盧溝橋事變,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這一天,也標誌著中國全國性抗戰的開始。

    從這一天起直至1945年9月日本在投降書上簽字,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8年全國抗戰,付出巨大的民族犧牲,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中國共産黨以自己的堅定意志和模範行動,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國人民的巨大民族覺醒、空前民族團結和英勇民族抗爭,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成為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中國的抗日戰爭,經歷了由局部抗戰到全國抗戰的過程。局部抗戰是從東北地區開始的。

    九一八事變後,在東北三省,除各種抗日義勇軍外,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抗日武裝,依靠群眾,直接同日本侵略者進行了極其艱苦的鬥爭。到1933年底,共産黨直接領導的各地遊擊隊已發展成為東北抗日遊擊戰爭的主力。

    1936年,為適應反日統一戰線的需要,根據《東北抗日聯軍統一軍隊建制宣言》,東北各抗日武裝力量陸續改編為抗日聯軍的各軍。從1936年初到1937年秋,東北抗日聯軍已建立11個軍,共3萬餘人,其中主要的力量由共産黨直接領導。東北抗日武裝的英勇鬥爭,有力地打擊了日本在中國東北的殖民統治,牽制了大量日軍,支援和鼓舞了全國的抗日救亡運動。

    1936年底的西安事變,對於促成國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發生了重要作用,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西安事變後,中國共産黨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動員全黨和全國人民鞏固和平,爭取民主,早日實現全民族共同抗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成為引導全民族抗戰走向勝利的一面旗幟。”抗戰紀念館副館長羅存康説。

    1937年8月22日,中共中央在陜西洛川馮家村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確定八路軍在當時形勢下的任務:開闢敵後戰場、配合正面戰場、創建抗日根據地。

    會議通過了《關於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決定指出,中國的抗戰是一場艱苦的持久戰。爭取抗戰勝利的關鍵,在於使已經發動的抗戰發展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此外,會議根據毛澤東的提議,通過了著名的《中國共産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

    “洛川會議是中國共産黨在重大歷史轉折關頭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國防大學教授公方彬説,它為全國抗戰制定了正確路線和戰略總方針,闡明了黨在抗日戰爭時期的基本政治主張,明確了我軍的戰略任務和戰略方針。

    “到敵人後方去,把鬼子消滅盡。”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華南人民抗日遊擊隊和其他抗日軍隊,紛紛挺進敵後,廣泛發動、組織和武裝群眾,開展遊擊戰爭,組織抗日政權,使這些地區成為堅持敵後抗戰的根據地。

    1937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決定成立晉察冀軍區,晉察冀邊區成為八路軍創建的第一個敵後抗日根據地。很快,根據地如同四散的火星迅速形成燎原之勢。

    據統計,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産黨先後建立的主要抗日根據地達19塊,根據地人口由150萬人發展到近1億人,人民軍隊由開始的約6萬人發展到120余萬人。

    “敵後戰場的開闢,使日軍一下子兩面受敵,處境一落千丈。”軍事科學院研究員羅煥章説。

    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第115師取得了平型關大捷。八路軍殲敵1000余人,繳獲大量的彈藥和軍用物資。

    “這次勝利,不僅打破了所謂日本‘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更為全國抗戰增添了勇氣和力量。”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岳思平説。

    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到處燃起抗日的烽火。

    雁門關大捷、奇襲陽明堡、黃土嶺戰鬥、百團大戰……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抗日軍隊接二連三地重創日軍,侵略者囂張的氣焰一次次被打掉。

    經過8年的全國抗戰,團結一心的中國軍民最終打垮了日本軍國主義。

    以毛澤東同志為傑出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創立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的科學理論,對抗日戰爭發揮了重要的思想和戰略指導作用。中國共産黨堅持抗戰、反對妥協,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成為引導全民族抗戰走向勝利的一面旗幟。中國共産黨積極倡導、促成、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大限度地動員了全國軍民共同抗戰,成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傑出組織者和鼓舞者。中國共産黨堅持全面抗戰路線,制定正確的戰略策略,實施動員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線政策,提出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和一整套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開闢廣大的敵後戰場,成為堅持抗戰的中堅力量。

    在抗日戰爭這場艱苦卓絕的反對外敵入侵的戰爭中,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敵後戰場鉗制和殲滅日軍大量兵力,殲滅大部分偽軍。據統計,全國抗日戰爭時期在敵後戰場共進行大小戰鬥12.5萬餘次,殲滅日軍52.7萬餘人,殲滅偽軍118萬。

    抗日戰爭的歷史證明,中國共産黨是全民族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成為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歷史轉捩點。

 
 
 相關鏈結
· 香港各界聯合舉行儀式 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5週年
· 貴州在抗戰重要轉折地獨山縣紀念抗戰勝利65週年
·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5週年》紀念封全國發行
· 銘記歷史 開創未來——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5週年
· 浙江省在杭州舉行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5週年座談會
·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恢復對外開放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