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民生春風潤高原——西藏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綜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5月25日   來源:人民日報

    西藏和平解放60年來,國家和自治區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工作的首要任務,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千方百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西藏人民上學有“三包”、就業有渠道,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尤其是“十一五”以來,以安居樂業為突破口的新農村建設,如春風化雨,滋潤著這塊高天厚土。

    50多萬學生受惠“三包”政策

    在舊西藏,沒有現代意義上的教育,文盲率在95%以上,入學率只有2%,且全部是貴族子弟。和平解放後,西藏人民擺脫了文化專制主義的禁錮,受教育權利得到充分保障。

    如今,高原大地已形成了涵蓋幼兒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特殊教育在內的較為完備的、具有西藏特色和民族特點的教育體系。據統計,1959年至今,國家累計為西藏教育投入近407億元。

    1984年,國家作出了“在內地創建西藏學校和開辦西藏班”的重大決策,決定從1985年開始在北京、上海、天津等16個省市創立內地西藏班(校)。20多年來,全國先後有20個省市的28所學校開辦內地西藏班(校)。截至2010年,內地西藏班(校)累計招收初中生3.99萬餘人,已向西藏輸送了中專以上畢業生1.88萬餘人。

    1985年起,國家對西藏農牧民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實行包吃、包住、包學習費用的“三包”政策。2007年秋季,西藏自治區在對農牧民子女實行免費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對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實行免費教育。

    從今年1月1日開始,西藏第九次提高教育“三包”標準,並對學生資助政策作了相應調整。除了學前教育階段、義務教育階段西藏農牧民子女的補助標準和“三包”標準提高到2000元外,就讀高中的農牧民子女此次也被納入教育“三包”範圍。學前教育、初中和高中階段的城鎮困難家庭子女首次開始享受每年2000元的助學金政策。

    “學校吃穿全包,孩子在學校我們很放心。”跑運輸的堆龍德慶縣羊達鄉通嘎村村民尼瑪次仁高興地説。

    新的西藏教育“三包”政策實施以後,受惠面將從原來的27萬名學生擴大到50多萬,西藏98%以上的在校生都能享受到這一系列政策。

    農牧區實現免費醫療制度

    和平解放前,西藏唯一的兩所醫療機構便是拉薩的“門孜康”和藥王山醫學利眾院。作為一般藏族群眾,生病只能聽天由命,孕産婦和嬰兒的死亡率很高。

    和平解放以來,國家一直對西藏農牧民實行特殊的免費醫療政策,免費醫療補助標準逐年提高。目前,以免費醫療為基礎,以政府投入為主導,家庭賬戶、大病統籌和醫療救助相結合的農牧區醫療制度全面建立。2010年各級財政對農牧民的免費醫療補助標準達到年人均180元。農牧民在校中小學生、僧尼、農牧民工、城鎮居民均享受免費醫療政策。免費醫療最高支付限額達年人均純收入的6倍。

    為了整體提高農牧區的健康水平,2009年8月,西藏啟動了“農牧民健康促進行動”,實施了健康教育、免疫規劃、傳染病防治、兒童保健、孕産婦保健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農牧區孕産婦住院分娩全部免費。

    到2015年,農牧區醫療保障制度將進一步完善,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基本實現全區廣大農牧民群眾“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啟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2010年2月3日上午,拉薩市蔡公堂鄉441名60歲以上的老人,提前從政府手中兌現了2009年11月至2010年3月的養老金,這是西藏發放的首批新農保基礎養老金,也標誌著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在西藏正式啟動。

    在發放現場,70歲的蔡村村民巴桑高興地説:“以前只知道養兒防老,現在政府給我們發養老金,讓我們安度晚年,真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西藏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分為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種類型。60歲以上的老人無需個人繳費,每人每月可領取55元的基礎養老金。基礎養老金標準還將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而相應提高。

    個人賬戶養老金則是由個人繳費、政府補貼、村集體補貼、其他社會組織資助以及利息等部分組成。參保人員為16歲至59歲的適齡人群,按照承受能力每人每年繳費100至500元,政府每人每年補助30元,村集體自主確定補貼標準。連續繳費15年並年滿60歲的參保人員可獲得相應的養老金。

    截至2010年11月底,西藏73個縣(市、區)已全部納入新農保試點範圍,提前兩年實現了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提出的目標任務。

    安居工程幸福千萬農家

    在全國率先免除農業稅的西藏農牧民,更多地感受到了黨和國家的溫暖。糧食直補、農機購置補貼、良種補貼、化肥補貼、牲畜出欄補貼、草原生態保護獎勵機制等,讓廣大農牧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從2006年1月起,西藏全力實施以遊牧民定居、扶貧搬遷、農房改造為重點的農牧民安居工程,並實施了農房抗震加固工程、農村危房改造試點、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和環境整治工程,大力推進水、電、訊、路、氣、廣播電視、郵政和優美環境“八到農家”工程。到2010年底,西藏累計完成投資170億元,全區住房條件比較差的27.48萬戶、143萬農牧民住上安全適用的房屋,提前一年實現了規劃目標。

    山南克松村村民達瓦次仁2009年搬進了政府幫助修建的2層樓新房裏。新房佔地面積210平方米,共有9個房間。第一次有了單獨的臥室、廚房,還有了大大的客廳。好房子還要有好的配套設施。政府又通過農牧民安全飲水工程,把自來水引到了他家院子裏。此外,政府還出資為他家修建了沼氣池,結束了燒柴煙熏火燎的歷史。

    “我們農民的生活,一點也不比城裏的差。”達瓦次仁開心地説。

    通過60年的努力,西藏廣大群眾居住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許多群眾從和平解放前無任何住房或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方式,到如今住上寬敞明亮的住房,並實現了人畜分離,用上了電燈、電話,聽上了廣播,看上了電視。據統計,截至2010年底,西藏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34.72平方米。

    千方百計促進就業

    就業是民生之本。西藏和平解放以來,自治區持續加大公共投入,加強就業援助,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促進城鄉勞動者提高整體素質,積極創造就業條件,擴大就業機會,有效保障了西藏各族勞動者公平就業和自主擇業的權利。到2010年底,全區城鎮從業總人數達到52.7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81%。

    自2006年西藏實行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以來,全區共有45797名高校畢業生實現了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平均達87.94%。

    以前打零工的次央,無法照看患病在床的母親。相關部門了解情況後,將羅布林卡園林保潔的崗位給了她,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在公益性崗位上工作,我不僅照顧到了年邁的母親,也感受到大家的熱心幫助。”工作穩定的次央十分感動。

    截至2011年3月底,西藏通過設立公益性崗位,已幫扶15048名各類困難人員實現就業,切實解決了就業困難人員,特別是城鎮“零就業家庭”等困難群體的就業問題,有效保障和改善了民生。

    大批民生工程的實施正改善著西藏各族群眾的生活。2010年,西藏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由5年前的2078元增加到4138.71元,連續8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14980元。(記者 張帆 扎西 劉文波)

 
 
 相關鏈結
· 西藏“十二五”期間教育工作將緊緊圍繞教育民生
·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以來農牧民民生新變化
· 西藏:和諧春風吹雪域 民生工程惠民政策暖人心
· 溫暖“十一五”——盤點西藏十大民生工程亮點
· 西藏“十一五”民生水利工程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 西藏實施一系列民生工程 惠及到區內各族人民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