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聆聽轉型跨越的足音——記山西省踐行科學發展觀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6月06日   來源:新華社

聆聽轉型跨越的足音
--來自山西踐行科學發展觀的最新報告

    新華社太原6月6日電(記者 王存理 陳忠華) 億噸大礦亮麗崛起,揪心的小煤礦淡出歷史,國人關注的山西煤炭資源整合煤礦兼併重組取得重大成果,煤炭大省山西以轉型跨越的身姿躍入科學發展的快車道。

    “以煤為基,多元發展”“依靠煤而不依賴煤,興于煤而不困于煤”的理念成為山西轉型跨越的靈魂:由傳統採掘向現代製造、由線性發展向循環發展轉型;依託強大的煤炭物流構建中西部現代物流中心和生産性服務業大省;變文化資源大省為文化産業強省。

    “循環發展”開拓轉型路徑

    初夏時節,在山西焦煤屯蘭礦區,50臺鑽機正日夜轟鳴作業,身後130多口煤層氣井已初現規模,其中的10口已成功採出了煤層氣。

    “年底我們要向太原日輸氣50萬立方米。”承擔煤層氣採掘任務的晉城煤業集團副總經理王寶玉説。

    煤層氣俗稱瓦斯,長期以來它被當做煤炭開採的大敵,被防範、被白白排放。隨著技術的進步,人們發現煤層氣原來是與天然氣一樣珍貴的清潔能源。

    變廢為寶的煤層氣成為山西煤炭産業循環利用的重點。短短幾年間,晉城煤業集團煤層氣日産氣量達到330萬立方米。煤層氣産業佈局已由晉城礦區擴展到陽泉、西山、呂梁、臨汾等礦區。多年被作為有害廢物排放的煤層氣成為“氣化山西”的功勳。

    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説:“全面轉型是山西的必由之路,加快跨越是山西的必然選擇。轉型跨越發展是科學發展在山西的具體化,山西這樣的資源型省份必須以循環經濟為基本路徑,加快調整、創新和轉型”。

    煤炭資源整合煤礦兼併重組之後,昔日煤塵滾滾的“礦區”嬗變為各具特點的“循環工業園區”,山西煤炭工業逐漸告別“傻大黑粗”的形象,嶄新奪目的新廠房豎立在煤礦礦區。晉城煤業集團以煤為基,沿著煤炭産業向上遊下游兩頭拉長産業鏈條,由過去的“一煤獨大”變成了煤炭、化工、電力、煤層氣、煤機製造、貿易六個産業板塊,形成了煤—氣—化、煤—氣—電、煤—焦—化三條完整的循環産業鏈。去年該集團實現銷售收入610多億元,利潤45億元,其中非煤産業佔比達到62%。

    山西省煤炭廳廳長王守禎説,全省煤炭循環經濟園區佈局初步形成,投資640億元建設了20個循環經濟園區,其中國有重點煤礦建的14個園區已初具規模,成為煤炭行業新的經濟增長點。目前,煤制合成氨、尿素、甲醇、二甲醚等煤化工産業鏈已初步形成,煤制烯烴和煤制油等現代煤化工産品研發已經起步,煤機製造等非煤産業跨入快速發展軌道。

    2010年,山西煤炭行業實現非煤收入2139億元,比上年增長66.98%,比2005年增長了10倍。其中,國有重點煤炭企業實現2046億元,佔其總收入的比重超過56%,比2005年增長了9倍多。目前,煤與非煤産業齊頭並進的新格局業已形成。2010年,山西煤炭工業增加值實現2400億元,佔全省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55.8%;上繳稅費816億元,佔全省財政收入的比重超過45%。

    山西省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復明説,山西煤炭的轉型,為實施轉型跨越戰略提供了強大的財政支撐、産業支撐和環境支撐。

    “四化戰略”打造轉型舞臺

    2010年12月,國家正式批准山西成為“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是全國第一個國家級、全省域、全方位、系統性的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山西省省長王君説:“山西倍加珍視這一來之不易的發展機遇,要充分利用試驗區這個大品牌、大載體、大平臺,使之成為推動全省轉型跨越發展的重要抓手,走上資源型經濟全面轉型的新路子。”

    緊扣科學發展主題,圍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針對山西省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實施轉型跨越發展,根本途徑就是“四化戰略”,即工業新型化、農業現代化、市域城鎮化、城鄉生態化。

    袁純清曾在全省幹部大會上算過這樣一筆賬:全省焦炭行業每年生産煤焦油320萬噸,産粗苯80萬噸。將煤焦油加工成瀝青,産值是30多億元,製成超高功率電極,産值可達2000億元;粗苯加氫生産為苯、甲苯、二甲苯等産品後,産值可達40多億元。

    山西省經信委主任洪發科介紹説,以煤為基、多元發展是山西工業新型化的發展思路,具體來説要以循環經濟為主要模式,以大項目、大企業、大園區為主要支撐,在改造提升傳統産業的基礎上,大力培育新興産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構建具有山西特色的現代産業體系。

    目前,山西省已確定重點發展的9個重點領域,既包括國家提出的“新能源、新材料”等7個領域,還包含了具有本省特色的現代煤化工和煤層氣等兩個領域。

    2010年,山西裝備製造、現代煤化工、新型材料、特色食品等新興産業銷售收入平均增長30%以上,其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是2005年的2.7倍,旅遊總收入首次突破1000億元大關;全省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750億元,佔GDP的比重達到8.3%。

    在工業新型化的帶動下,山西農業現代化和市域城鎮化進程加快。全省糧食産量連續4年超過100億公斤,2010年達到108億公斤,是全國5個糧食增産省份之一;圍繞“一村一品”“一縣一業”,建設了運城、晉中、大同三個現代農業示範區,縣域生産總值100億元以上的縣5年間由1個增加到了14個,縣域經濟實力明顯增強。

    “惠及民生”彰顯轉型之本

    “以前村裏沒有衛生所,每次看病要走十幾裏遠的路,花費都在百元以上。”晉城市高都鎮西頓村村民郭建明説,現在村裏有了衛生所,小病不出村,每次只有十幾元的花費,還能及時享受新農合的惠民政策。

    郭建明所經歷的變化,源自山西省兩年前啟動的“五個全覆蓋”工程。2009年初,山西省提出用兩年時間,投資300多億元,完成包括縣鄉村三級衛生服務體系特別是村級衛生室全覆蓋在內的村通水泥(油)路全覆蓋、中小學校舍安全改造全覆蓋、村通廣播電視全覆蓋和農村安全飲水全覆蓋等五項民生工程。

    “兩年時間實現村衛生室全覆蓋,抓住了農民最關心、最迫切的現實問題。”山西省衛生廳廳長高國順介紹説,兩年來,山西累計投入3.4億元,建設村衛生室6637個,覆蓋了全部的衛生室服務“空白村”,大大方便了農民看病就醫。

    兩年投資69億元,完成村通水泥(油)路19754公里、新增通水泥(油)路的建制村3184個的村通水泥(油)全覆蓋工程,則讓許多祖輩生活在大山深處山莊窩鋪的村民,正式告別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出行環境,新農村建設由此提速上檔。

    以“五個全覆蓋”為龍頭的民生工程,讓越來越多的山西城鄉居民切實享受到了發展成果。短短兩年時間,行路難、吃水難、看病難、上學難、信息不暢通一系列緊迫的民生問題得以有效解決。

    如今,山西“惠及民生”的觸角伸得更寬、更遠。今年年初,山西省委、省政府又啟動實施農村新的“五個全覆蓋”工程:用兩年時間,實現農村街巷硬化、農村便民連鎖商店、農村文化體育場所、中等職業教育免費、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全覆蓋。

    在本屆省委、省政府的執政目標裏,“綠化山西、氣化山西、凈化山西、健康山西”等“四個山西”建設格外引人關注:這既是推進城鄉生態化的重要手段,也是事關百姓生活的重要內容。

    近年來,山西加快了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5年時間關停小火電機組316萬千瓦,淘汰落後鋼鐵産能5397萬噸,焦炭産能4761萬噸,水泥産能2586萬噸;全面啟動生態強省建設,持續實施“藍天碧水”工程、造林綠化工程和生態環境治理修復工程,每年造林400多萬畝。

 
 
 相關鏈結
· 陳勳儒委員:落實科學發展觀規範各類創建活動
· 成都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科學發展觀的生動實踐
· 專訪張慶黎:堅持科學發展觀 保持跨越式發展
· 珠江在科學發展路上再起風帆:珠三角科學發展觀察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