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在人民軍隊中的基層組織,自建立之日起,就是鑄就黨對軍隊絕對領導這一“軍魂”的組織基礎和戰鬥堡壘。
70多年前,紅軍之所以艱難奮戰而不斷壯大,“支部建在連上”是重要原因。
今天,我們仍然可以看到這句話的新時代印證。
在汶川,在玉樹,在舟曲……1.3萬多個部隊基層黨組織團結帶領官兵,構築起生死大營救的鋼鐵戰線;
在“跨越—2009”、“和平使命—2010”等重大軍事演習中,基層黨組織組織廣大黨員帶頭練過硬本領、當打贏尖兵;
在首都國慶閱兵訓練場,在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安保一線,基層黨組織帶領廣大黨員用行動踐諾,書寫雄渾華章……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為什麼“軍魂”不變,代代相傳?走進全軍和武警部隊基層黨組織,答案就在現實中。
每一個聽黨指揮的基層單位,都必定有一個自覺傳承人民軍隊信仰、本色與先進性的堅強黨組織
江西永新,“支部建在連上”的歷史見證。
永新三灣楓樹坪,巨大的紅楓蓊鬱蒼翠。武警江西總隊永新縣中隊黨支部正在紅井旁,召開一次黨支部會:討論結合紀念建黨90週年,以優良傳統建隊育人的新思路。
“身處‘支部建在連上’發源地,並不意味著思想天生就‘紅’,傳統教育要堅持不懈”。
“時代在變化,各種思潮在衝擊,要始終聽黨指揮,就必須築起理想信仰的堅強防線。”
“三個堅持”確定下來:每當支部調整或來了新幹部,都要堅持到三灣改編地進行“紅色交接”;組織官兵參觀改編舊址、聆聽紅色故事、觀看紅色電影、唱響紅色歌曲,讓“紅色基因”深植官兵血脈;黨支部在弘揚傳統上要發揮戰鬥堡壘作用,永葆本色,堅持以“紅色磁場”凝心聚力。
北京籍戰士蔣海洋,剛入伍時泡病號也要“追星”。入伍一年後,讓他癡迷的卻是紅色歷史。他創作的60余幅軍人核心價值觀教育漫畫,成為全支隊思想教育的生動教材。談起自己的轉變,蔣海洋説:“我明白了,當年的紅軍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真正明星!”
在瀋陽軍區某部“紅九連”黨支部會議記錄上,有一項工作持之以恒:在理論武裝中理解紅軍傳統,在解決現實問題中貫徹科學發展觀。連隊指導員説:“以黨的創新理論為武裝,是連隊的育人之本,建連之魂”。
京劇《沙家浜》是濟南軍區某部二連一段光榮歷史的真實寫照。2008年時,二連接連參加信陽地區抗擊雨雪冰凍災害、汶川抗震救災,連隊黨支部被中組部授予“抗震救災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是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表彰的“全國抗震救災英雄集體”。
戰旗為什麼這樣紅?黨組織的作用是靈魂。這個連隊有“三用”的做法:用“沙家浜”精神激勵官兵鬥志;用每月一堂課的形式對全體官兵進行優良傳統教育;用互幫互學引官兵行為。連隊黨支部開展了“手拉手學習成才”幫帶活動和“黨員大談心”等活動,效果很好。
廣州軍區“狼牙山五壯士連”黨支部,把弘揚“臨危不懼、寧死不屈、英勇善戰、愛國奉獻”的“五壯士精神”當作永遠的第一項工作。“狼”的意義在這裡別有不同。連隊組建的籃球隊,名叫“狼牙隊”。球隊的標誌,是一隻有著鋒利牙齒的兇猛的狼頭像!三營教導員蔡永生介紹説,由於“狼牙山五壯士連”兵太猛,其他連隊的官兵乾脆稱該連為“狼連”。
連黨支部這樣教育大家:“五壯士”是血性軍人的代表,作為他們的傳人,就要克服萬難、一往無前、勇爭第一!大傢俬底下都把連長孔光光稱為“狼連”的“頭狼”。他説,我們支部把忠誠于黨和人民當作最高準則,一言一行永遠不忘自己是傳承“狼牙山連”精神的排頭兵。
“劉老莊連”、“紅一連”、“楊根思連”、“神槍手四連”、“紅河前哨鋼一連”……如火如荼的創先爭優活動中,部隊基層黨組織堅強有力,傳統教育、理論武裝、制度落實成效顯著。
每一個充滿活力的一線部隊,都必定有一個善於改革創新、把黨和人民的意願落實到基層的好班子
南國邊陲,友誼關。有一個美名遠揚的“金雞山八連”。連隊黨支部在“聚心、知心、齊心”上尤其善用邊關資源。
站在金雞山上鳥瞰,歷史的巨手在關樓周圍修建了一個特殊的“博物館”:古炮、坑道、西式建築記載著歷史的沉重屈辱,高速公路、保稅區、新型哨樓、邊貿點訴説著今日的繁華強盛……
“適應新一代官兵特點,用邊關事講守邊理,讓每一代守邊人都能擔當起黨和祖國交給我們的神聖使命!”連隊指導員説。在支部看來,哨位前官兵視線所及的一切,就像一本無聲的歷史教科書,也像一座精神富礦,時刻激勵著他們戍邊衛國,不辱使命。
從大學入伍的哨所排長吳吉鵬剛到連隊時,擔心學無用武之地,萌生了調離的念頭。黨支部安排他擔任哨所講解員,先後上百次為來連隊視察的上級首長介紹情況。一段時間後,吳吉鵬掂量出了哨所的分量:“過去祖國在我腦海裏只是一張地圖。如今,站在哨位想想身後是祖國的廣袤國土,就好像在故鄉千家萬戶的門口站崗。”
技術單位基層黨組織怎樣建設?第二炮兵裝備研究院某研究室用事業凝聚人心,走出了一條新路。
研究室毗鄰駐地信息技術開發區,一些大型IT企業經常用優厚的薪酬福利待遇,頻頻向研究室科技幹部拋來“橄欖枝”。為拴心留人,黨支部一邊築牢全室黨員幹部忠誠使命任務的思想根基,一邊根據學科建設的發展目標和個人專長,對每名科技幹部進行科研目標定位。室黨支部書記、主任梁偉還組織“一班人”推行了“培訓、幫帶、自學加實踐鍛鍊”的人才培養模式,得到大家的贊成。
事業帶動,離不開項目牽引。室黨支部大膽提出建設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的構想。項目獲批後,歷屆黨支部接力推進,大舉攻關,保證了實驗室順利建成。
沒有創造力,任何事物都不可能青春永駐。
處理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敏感事務,是新形勢下廣受關注的一項工作。推行基層黨務公開,讓廣州軍區某炮兵旅嘗到了甜頭。
這個旅指揮二連專業多、技術兵多,兵員關係比較複雜,管理難度大,長期處於落後狀態。旅機關在指揮二連試行以公開敏感事務為主要內容的“陽光黨務”,通過公開凝聚共識謀求突破,支部風清氣正,官兵幹勁兒十足,連隊當年就改變落後面貌,跨入先進行列。在軍營中的局域網上,有帖子寫道:“這關係那關係,一公開就沒關係;這難辦那難辦,一公開都好辦”。
今年3月,幹部調整期間,旅黨委嚴格按照《實施辦法》中明確的“任用提名、聽取群眾反映、常委研究決定”的步驟進行,提前7天向官兵公示,同時落實“基層黨委不推薦不用、‘雙考’不合格不用、群眾測評不過關不用”的原則,營造了黨務公開的良好導向,群眾滿意度達95%。
年年都是黨建年,年年都有新舉措。
某工兵團地爆連黨支部有一個提高創造力的好招:遇事先民主,集智出新法。用連隊官兵的話説,就是“聚為一團火,散作滿天星”。連指導員、黨支部書記王智剛説:“我們的體會是要有創造力。用新的觀念、新的方法、新的精神狀態增強黨支部作為戰鬥堡壘的活力。”黨支部先後3次被軍區評為“先進黨支部”,去年底被評為“全軍先進基層黨組織”。
每一個履行使命的光榮成就,都必定有一個身先士卒、模範帶頭的黨員隊伍奉獻著生命的光和熱
“跟我上”、“向我看齊”……黨員幹部的模範行動,成為激勵官兵衝鋒向前、完成任務的無聲號令。
2010年3月的一天,濟南軍區“沙家浜連”按例組織手榴彈實投。投彈場上,為了讓每個戰士都過好這一關,黨支部書記楊威總是一個一個地陪著上。
輪到山西籍戰士廖海貴投彈了。由於用力不足,眼看手榴彈難以投過掩護墻。楊威在他將手榴彈投出手的瞬間,就將其撲倒在深坑裏,並把他牢牢抱住。手榴彈就在離他們2米處,轟然炸響。危險時刻站在最前沿,救護戰友生命,這讓官兵們更加信賴他們的“黨代表”。
海軍南沙東門礁守備連指導員朱步雲,被譽為“島礁燈塔”。這個個頭不高,文質彬彬,不足60公斤,顯得有些單薄的“燈塔”,以“三次放棄”的選擇,將理想信仰演繹得生動而具體。
2006年6月,朱步雲即將從海軍工程大學畢業,成績優異能力突出的他,被正在尋覓人才的廣州某部機關一眼就相中。當年9月,女友張華珍給了他一個“驚喜”:“我通過家人幫你聯絡了老家軍分區的工作,這回可別再犯傻了……”2009年初,在永暑礁任通信參謀的朱步雲被政治處組織股相中,借調進了機關。工作十分出色的他留在機關本是“板上釘釘”。
然而,朱步雲三次都選擇了放棄,義無反顧地投入南沙的懷抱。
在第三次迎接他歸隊的時候,戰士們唱著歌歡迎他:“有一種光亮,小小的,卻能指引方向;有一股力量,微微的,卻能催人奮進……”
在部隊,營級單位的黨委,是《政治工作條例》中明確規定的“基層黨委”。
易福生,某裝甲旅坦克四營原教導員,是這類基層黨組織中的一個代表。營裏的戰友們親切地稱為軍中“海歸”。因為他曾以軍事觀察員身份赴海外維和一年,並獲得“世界和平榮譽勳章”。
2009年11月,經過層層選拔考核,易福生過關斬將,以優異成績通過軍事觀察員考察,被選派到聯合國駐蘇丹特派團(簡稱聯蘇團)執行維和任務。在蘇丹擔任聯合國軍事觀察員,他的主要職責是監督停火停戰協議的實施,並力所能及地調解矛盾,防止局部衝突升級。他以堅強的黨性和頑強的意志,始終戰鬥在維和一線,足跡遍佈南蘇丹8萬多平方公里的150多個村鎮部落。
2010年6月,他帶領3名觀察員和12名維和士兵,到距離部隊駐地75公里的某地執行任務。經過一個檢查站時,遭到了地方武裝的強行攔阻,短短幾分鐘內,就被上百名手持AK47自動步槍和火箭筒的士兵團團包圍。
千鈞一髮之際,他疾步上前勸阻,卻被幾名武裝分子惡狠狠地擋在了前面,其中為首的小頭目咆哮著讓他停下,“咔嚓”一下用槍口頂住他的胸口。氣氛驟然變得異常緊張。易福生憑藉掌握的當地土語和對當地風土人情的知識,冷靜面對,努力和他們交流,經過3小時緊張斡旋,危機化解了。返回基地時,戰區司令官親自到門口迎接,讚不絕口地説:“中國軍人了不起!”
發射營長張建廷是第二炮兵第四屆“十大礪劍尖兵”之一。9年間,從一個書卷氣十足的地方大學生,成長為響噹噹的發射營長,從 “門外漢”到“導彈通”,為所在部隊的官兵們樹立起了一根閃亮的標桿。
當排長,他在同期入伍的大學生中第一個能獨立指揮操作,榮立三等功1次;當連長,他帶出一個響噹噹的標兵連,連續2次摘得部隊專業比武桂冠,個人被評為優秀基層主官、二炮“優秀地方大學生幹部”;當參謀,他是機關業務能手,參加上級參謀比武,獨攬4個單項第一;當營長,當年就帶出一個“軍事訓練一級營”。訓練中,他成功排除大小故障百餘起,參與研發的8項科研成果,4項獲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8年8月,在二炮首屆軍事大比武中,張建廷作為參賽選手中唯一的非科班出身的地方大學生,以絕對領先的優勢,獲得常規導彈旅導彈營長組第一名。(記者 馮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