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國際社會熱評中國共産黨取得的巨大經濟成就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6月22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6月22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道:在中國共産黨成立90週年之際,海外媒體和專家學者紛紛對中國取得的經濟成就給予積極評價。

    美國洛杉磯《中華商報》發表社論説,中國共産黨取得執政地位以來,中國現代化建設突飛猛進,建立了門類齊全、具有較高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工業體系,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第二大進口國,世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第二大外資吸引國和重要的資本輸出國。中國用世界7%的耕地解決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飯問題,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生存狀態。

    阿富汗喀布爾大學經濟學教授賽義夫丁·賽義洪説,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根據實際國情,中國採取改革措施和經濟政策,打擊腐敗、鼓勵外商投資,過去10年間的經濟增速保持在8%以上,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肯尼亞漁業部長阿馬松·金吉説,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中國本土企業方興未艾,擁有很多可以與世界先進水平匹敵的專業技術和研發成果,中國正逐步由勞動力集約型發展模式轉變為資本集約型,其工業化産品的附加值也不斷增長。

    巴西聖卡塔琳娜聯邦大學亞洲研究中心教授伊萊斯·雅布爾説,中國用獨特的發展方式,首先發展沿海地區,利用優惠的政策和那裏的便利條件,吸引境外企業,實現了財富和技術的積累;20多年過去後,中國又將這些財富與技術向內地轉移,實現了全國經濟的均衡發展。

    南非斯泰倫博斯大學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馬修·麥克唐納説,中國在2008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中表現搶眼,中國政府推出高達5000億美元經濟刺激計劃,對經濟保持持續健康增長起到積極作用。中國在金融危機中“一枝獨秀”的主要原因是中國特色的經濟體制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最大限度提高資金運用效率。

    美國華盛頓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吳惠秋説,當國際上發生經濟風暴的時候,中國共産黨根據國情適時調整經濟政策,適應並克服經濟風暴帶來的衝擊,不僅保持了自身經濟的平穩發展,在穩定全球經濟、拉動全球經濟復蘇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美國前貿易代表巴爾舍夫斯基指出,中國經濟彈性非常大,特別是面對經濟危機,中國所受到的影響沒有其他國家那麼大,而且恢復速度非常快,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投資和企業司司長詹曉寧説,作為全球規模最大、增長最快的發展中經濟體,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積極主張建立一個更加公正、更有利於解決發展問題的全球經濟治理框架,這也將為南南合作帶來積極的影響。中國現在不僅是東盟最大的貿易夥伴,同時也已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夥伴國和重要的外資來源國。

    津巴布韋前農業部長魯加雷·貢博指出,中國以雙贏為合作前提,在國際上贏得了許多合作夥伴。他説:“中國的理念是雙贏而不是征服,平等看待合作夥伴,確保合作對雙方都是有利的。”

    阿拉伯國家聯盟前任駐華代表阿卜杜勒-瓦哈卜·薩基特説,中國在發展中國家有越來越多的投資項目,非常有助於這些國家提高生産力,促進經濟發展並提高民眾生活水平,因此很多發展中國家都期待中國在他們的發展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

    《秘魯21世紀報》新聞部主任曼努埃爾·古斯曼説,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巨大的對外投資和廣闊的消費市場,減少了秘魯及其他拉美國家對美國等發達經濟體的依賴,對世界經濟的復蘇及保持原材料價格的穩定都起到了引領潮流的作用。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所長季塔連科説,中國共産黨擺脫了意識形態和階級鬥爭的思想桎梏,為民族資本和外國資本、國有經濟和私有經濟創造了平等的競爭條件,給中國經濟發展提供了巨大動力。中國在這方面的經驗對於整個世界,尤其是那些希望擺脫貧困的國家來説具有重大意義。

 
 
 相關鏈結
· 紀念建黨90週年黨報黨刊事業發展成就展在京開展
· 紀念中國共産黨成立九十週年集郵展覽在滬開幕
· 黨建新探索:公開帶來民主 讓陽光照亮黨務政務
· 天津開展大中小學生慶祝建黨90週年主題教育活動
· 上海廣播電視臺公佈新發現中共建黨早期人物影像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