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天山南北樂耕耘——記援疆隊伍中的共産黨員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6月28日   來源:人民日報

    向西、向西、西出陽關。2010年底,肩負重托的2541名援疆幹部,帶著13億中國人民的無私大愛,跋涉數千公里,進入新疆。他們被譽為傳遞國家行動的“使者”,他們是新時期“邊塞新曲”的續寫人。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中國共産黨黨員。

    援疆,無悔的選擇

    “太陽、月亮、鮮花,還有我,我們一起懷念你,朋友……”在庫車縣阿格鄉衛生院工地上,鄉幹部烏斯曼·提依甫用維語演唱自創的《懷念馬素明》,蒼涼而悲壯的歌聲,穿過庫車河畔靜靜的白楊林,在天山深處回蕩。

    4月26日15時30分,浙江寧波市建設集團援疆項目部經理馬素明在趕往玉奇吾斯塘鄉衛生院工地的途中,因躲避迎面而來的車輛,不幸遇難,年僅33歲。

    噩耗傳來,庫車縣阿格鄉和玉奇吾斯塘鄉的各族幹部群眾,自發趕至殯儀館,獻上鮮花,送他最後一程……

    “好巴郎子呀,眼瞅著衛生院大樓一天天長高,沒等到建好,你咋就走了?”玉奇吾斯塘鄉鄉長卡尤木·熱合曼哽咽著告訴記者,衛生院施工人員不少來自內地,馬素明提醒大家,要尊重當地民族習俗和宗教信仰。為了密切與當地群眾的關係,他經常組織施工單位與衛生院員工聯誼,施工人員和當地群眾成了好朋友。

    “馬兒,你慢些走!”馬素明生前的同事趙和甫泣不成聲,“援疆工程困難重重,可在電話裏,他説的最多的卻是三個字——沒問題!”庫車日夜溫差大,混凝土澆灌好後易破裂,馬素明打電話到寧波請教,寧波的工人覺得新疆太遠不想去,他憑著老關係,一個個地動員,連火車票都給買好;進入冰凍期,工人都回家了,他擔心混凝土開裂,在工地上堅守了20多天……他姓馬也屬馬,像馬一樣吃苦耐勞,被大家稱為“馬兒”。

    這位“主動報名援疆的小夥子”,時常在寧波市援疆指揮部指揮長、庫車縣委副書記羅思維的眼前顯現。擔任寧波市援疆指揮部臨時黨委書記的羅思維有一大遺憾:春節前後,馬素明兩次提出入黨的請求,可就在考察期間,他永遠地走了!他走前留下的最後一句話,“我想睡會兒。”他太累了!承擔著庫車縣阿格鄉衛生院、玉奇吾斯塘鄉衛生院擴建工程項目經理,10個月裏奔走在庫車、阿克蘇的大漠戈壁灘上。如今,兩座衛生院交付使用,可他卻看不到了。

    “他為庫車建設獻出了生命,庫車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庫車縣縣長玉素甫江·買買提説;331名浙江省援疆幹部莊嚴承諾:立志完成馬素明同志未盡的援疆事業,學習他發揚光大“浙江精神”;學習他對工作極端認真負責;學習他以民族團結大業為重,爭做“特別能學習、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幹事、特別能團結、特別能自律、特別能奉獻”的援疆幹部表率。

    拋繁華而樂寂靜,舍安逸而取艱難,是馬素明的寫照,是浙江援疆建設者的縮影,也是19省市數以千計援疆建設者的無悔選擇。

    一人進疆,全家援疆

    以下是今年4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政代表團赴援疆省市走訪、看望援疆幹部及其家屬的一組鏡頭:

    和田援疆指揮部辦公室主任胡九龍與第七批159名北京援疆幹部一起踏上征程時,妻子姜華即將分娩。3個月後,産下雙胞胎女兒,取名“和和”、“田田”。“等孩子3歲、丈夫援疆期滿時,帶她們去和田看看丈夫工作的地方。10年後,對口援疆結束,再帶她們去和田,那時的和田一定更美好!”姜華眼含著熱淚説。

    “現在,他已經完完全全是一個和田人了!”安徽合肥市檢察院組幹處處長江華以稍帶嗔怪的口吻讚嘆丈夫。現任皮山縣縣委常委、副縣長的周元樓,一到新疆,角色立刻轉變,回老家聯絡援疆事宜時,開口閉口也都是“我們和田”、“我們皮山”、“歡迎大家到我們和田投資”……

    廣大援疆幹部視新疆為第二故鄉,在天山南北辛勤耕耘。

    淮安市發改委幹部石春林,是江蘇省援疆前方指揮部惟一的女性。去年6月,石春林接到援疆通知時,沒有猶豫就應允了。“最欣慰的是,女兒、愛人很支持。”石春林説,“記得走的那幾天,老公説,放心去吧,我一人在家沒問題。”在浙江上大學的女兒也懂事,“媽媽,安心去吧,大四下學期我去看你。”石春林來到受援地新疆生産建設兵團農七師發改委項目處,負責團場保障性住房項目規劃等。

    新疆冬季寒冷,全年有效施工期短,江蘇援疆前方指揮部提前4個多月赴疆,編制援疆專項規劃,為全面啟動2011年開工項目做前期準備。時間緊、任務重,僅123團、124團等5個團場的廉租房建設項目,光選址就實地勘測了10多處。去年12月中旬,正當石春林全力準備項目評標會時,接到家裏電話説“父親生病住院”。石春林的心發沉,畢竟老父親已經86歲。

    但是,項目評標會迫在眉睫。石春林放棄了請假念頭,家人也為了讓她安心,隱瞞了她父親的病情,説“出院了”。新年到了,石春林給家裏打電話,才知道父親已告病危,在醫院搶救。“爸爸,爸爸,我是小四(小名)……”

    電話那頭,父親微弱地呼喚著石春林的小名。

    沒見上父親最後一眼,讓石春林無法釋懷。她把父親的照片放在電腦屏保上,請求父親的諒解。懂事的女兒給石春林發來短信:“媽媽,今年夏天我去新疆實習,陪你一起援疆……”

    每一位援疆幹部的身後,都有一個家庭。援疆幹部們笑言:“這意味著,一人進疆,全家援疆。”

    使命,援疆人的精神“標桿”

    “我為援疆做什麼?”“我可以在援疆中沒有英雄壯舉,但我決不能碌碌無為。”選擇了援疆,就是選擇了責任和奉獻。19個援疆省市的臨時黨委成為援疆人的“家”,使命、黨性、責任、表率……成為援疆人的“標桿”。

    採訪鐘百利時,看得出他很疲憊:眼睛發紅,不停喝水。

    北京對口援建和田市,當地群眾對北京援疆幹部的期望值很高。擔任和田市委書記的鐘百利到政府、鄉鎮、街道、企事業單位搞調研、做規劃,以儘快進入角色。節假日期間,挨家挨戶走訪地、市、縣、鄉維族幹部、貧困黨員群眾。一維族貧困黨員的4歲小女兒,患腦癱躺在床上,想到北京看病,又擔心住不上醫院。鐘百利當即請朋友幫忙,聯絡專家醫治,連治病的費用一併解決。就這樣,走一家嘮一家,走一家溫暖一家。鐘百利與維族群眾結下了深厚友誼。

    援疆更要“援腦”。鐘百利組織和田地區黨政代表團赴京參觀學習,中關村、順義空港、亦莊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平谷區新農村建設,大大開闊了地方幹部的視野。再把能人請到和田,為開發建設出謀劃策。北京市社科院經濟所所長趙弘博士是鐘百利的同學,鐘百利邀請趙弘到和田調研,作出和田市“十二五”規劃;北京雪蓮集團董事長李宏魯是鐘百利的熟人,鐘百利邀請李宏魯考察和田,鼓動李宏魯投資和田。被鐘百利的真誠所打動,李宏魯簽署了改良和田羊30萬隻的協議,一方面讓老百姓有足夠的羊肉吃,一方面發展羊絨針織業,解決勞動力就業。

    正是如鐘百利這樣的援疆幹部的使命感、責任感,使新疆各族人民切身感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感受到了祖國大家庭的溫暖。他們的到來,使新疆各族人民求發展、謀富裕、思穩定、講團結、促和諧的積極性空前高漲。

    今年4月,位於帕米爾高原北部的阿合奇縣,遭遇30年不遇的洪水襲擊。山洪裹挾著泥沙衝出山谷,涌出河道,襲擊托什幹河兩岸的多個鄉鎮,當地水利、交通、電力、農田設施嚴重受損。防洪壩上,援疆幹部工作組組長、阿合奇縣委常委、副書記戴泉用沙啞的嗓音指揮著。臨時防洪壩是險情最嚴重的地段。援疆幹部手提肩扛,與當地幹部群眾一起穿梭在防洪壩上。裝沙袋的,手上磨出了水泡;抬三腳架的,肩上磨破了皮;編鐵絲網的,掌上滿是劃傷。抗洪搶險3天中,援疆幹部始終在抗洪第一線,他們每一個人都已經疲憊不堪。可在洶湧的洪水和嚴峻的災情面前,每一個人都沒有絲毫懈怠。“連續幾天抗洪救災,大家早已筋疲力盡,可一看到無錫援疆幹部忙碌的身影,又都鼓足了勁,援疆幹部做出了表率。”阿合奇財政局幹部阿曼説。

    而今,19省市、2000余名援疆幹部已把新疆當家鄉,視發展為己任。他們像天山雪松、綠洲白楊、戈壁紅柳、沙漠胡楊一樣,植根和挺立於新疆大地。(記者 戴嵐 韓立群)

 
 
 相關鏈結
· 128個中小學班集體獲“雙百”人物共産黨員命名
· 《“雙百”人物中的共産黨員》欄目引發熱烈反響
· 關鍵時刻,共産黨員站出來——貴州望謨救災速寫
· 寫在全國優秀共産黨員首次網上投票推薦結束之際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