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國家民委黨組書記楊傳堂談我國民族工作有關問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6月28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6月28日電(記者 隋笑飛)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貢獻是什麼,“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係有著怎樣的歷史脈絡,民族工作出現哪些新趨勢……在中國共産黨90華誕即將到來之際,國家民委黨組書記、副主任楊傳堂就我國民族工作有關問題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

    各民族大團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記者:新中國成立以來,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對國家的主要貢獻是什麼?

    楊傳堂:政治建設方面,有兩個方面的貢獻特別突出。一是民族地區在建立、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作出了特殊貢獻。二是産生了大批的少數民族幹部,他們為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經濟建設方面,民族地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能源、礦産的儲量也十分豐富;文化建設方面,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學藝術作品豐富了全國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國防建設方面,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是維護國家安全的戰略屏障;生態建設方面,民族地區大多處於我國大江大河的上遊和涵養地,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

    最後,舉兩個例子。一個是“兩彈一星”的研製。上世紀50年代,中央作出研製“兩彈一星”的戰略決策,並最終選址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的西海鎮和內蒙古西部的額濟納旗。

    還有個例子是內蒙古人民收養三千孤兒的故事。1959年到1961年,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等省市的孤兒院裏,3000多名孤兒因為食品缺乏、營養不良,時刻面臨著死亡的威脅。內蒙古人民在關鍵時刻伸出援助之手,將這些孤兒接回自己的蒙古包撫養。

    記者: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為此作出哪些貢獻?

    楊傳堂:首先,我國綜合國力的顯著增強,離不開民族地區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民族地區(含五個自治區和雲南、貴州、青海)的生産總值由1999年的7743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41892億元,年均增長12.1%。

    第二,民族地區已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支點,為推動全國經濟發展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第三,民族地區在全方位開放格局中佔有特殊的地位,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活力之源。我國現有的陸地邊境對外開放城市、一類開放口岸、邊境經濟技術合作區,絕大多數在民族地區。

    最後,必須強調的是,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是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結果。各民族大團結,不僅為國家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而且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和堅強的保證。

    “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係不斷鞏固發展

    記者:我國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係,這四者之間有著怎樣的內在聯絡?其形成發展又有著怎樣的歷史脈絡?

    楊傳堂:平等、團結、互助、和諧,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的基本特徵。平等是基石,各民族只有一律平等,才能共同行使當家做主的權力,更好地參與國家事務和地方事務的管理。團結是主線,各民族只有同心同德、攜手共進,才能鞏固和發展民主團結、生動活潑、安定和諧的政治局面,形成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和牢固的向心力。互助是保障,各民族只有互相支持、互相幫助、優勢互補,才能實現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和諧是本質,各民族只有和睦相處、親如一家,才能充分發揮中華民族的整體優勢和創造活力,更好地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四者相輔相成,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民族關係的發展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歷史時期。

    第一個時期是確立期。新中國的成立,徹底廢除了歷史上的階級壓迫和階級剝削、民族壓迫和民族剝削制度,開創了我國民族關係的新紀元。黨和國家在民族地區進行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引導各民族共同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

    第二個時期是恢復和發展期。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的民族政策得到重申。在改革開放這一新的歷史條件下,民族工作的重心轉移到了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上來,社會主義民族關係也得到了新發展。

    第三個時期是開創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新局面時期。十三屆四中全會之後,黨和國家把發展作為解決現階段我國民族問題的根本途徑,採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加快民族地區的發展,打牢了民族團結的物質基礎。特別是十六大以來,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征程中,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不斷鞏固和發展。

    記者: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在維護民族團結方面的主要政策措施有哪些?成效如何?

    楊傳堂:新中國成立初期,黨和國家採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係,加強並維護民族團結。典型的例子是“派下去”“請上來”。

    “派下去”是指中央派出訪問團深入民族地區進行慰問,直接向少數民族群眾傳達黨和政府的關懷,表達漢族人民的兄弟情誼,宣傳黨的民族政策。“請上來”是指組織邊疆少數民族特別是上層人士到北京和內地參觀,增進少數民族對祖國的了解,密切邊疆民族地區同中央的聯絡。這一來一往,贏得了少數民族群眾對黨的衷心擁戴,增進了各民族間的了解和友誼,在民族地區産生了廣泛、深刻而久遠的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不斷採取新的重要措施,鞏固和發展各民族大團結。如開展民族政策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及時糾正侵犯少數民族平等權益、傷害民族感情的問題;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活動,把民族團結教育納入公民道德教育的全過程,納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過程;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和表彰活動等。

    把握民族工作的時代特徵和基本規律

    記者:在城市化日益深入、經濟加快發展等新形勢下,我國的民族工作出現了哪些新趨勢新問題?我們應該採取哪些新措施?

    楊傳堂: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之後,我國民族散居化、城市化趨勢快速發展,少數民族分佈更加廣泛,城市民族構成更加多元,交錯混居的格局更為普遍,民族關係日益成為一種全社會範圍的關係。同時,隨著經濟社會聯絡的增強和人口流動的加快,影響民族關係的因素也越來越多樣、越來越複雜。

    為此,我們必須努力把握民族工作的時代特徵和基本規律,不斷提高正確處理民族問題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各地各部門要採取有效措施,把民族政策落實到各自的具體工作中去。

    二是要做好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既要依法管理,教育引導各族群眾增強法制觀念,同時更要積極幫助他們解決上學、就業等實際困難,滿足他們生産生活中的特殊需要。

    三是要進一步夯實基層基礎工作。加強和改進社區民族工作,充分發揮社區的平臺作用,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加強基層民族工作部門和隊伍建設。

    四是要加快建立和完善民族工作體制機制。逐步建立和完善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民族工作部門綜合協調、各部門密切配合、全社會廣泛參與的民族工作格局。完善民族關係的預警機制、矛盾排查機制、應急處理機制,建立健全少數民族流動人口輸出地和輸入地之間的溝通協作機制。同時,積極推動有關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民族文化保護、民族特需商品生産等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軌道。

 
 
 相關鏈結
· 國家民委:各地部署落實民族工作兩個會議精神
· 梅克保強調:努力推動湖南省民族工作邁上新臺
· 全國民委主任會議在上海召開 總結部署民族工作
· 全國城市民族工作座談會24日至25日在浙江召開
· 國家民委:不斷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的民族工作
· 新疆民族工作會暨第六次民族團結進步表彰會召開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