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題詢問中央決算報告有關問題
財政部負責人到會回答詢問
新華社北京6月28日電 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28日上午分組審議國務院關於2010年中央決算報告時進行了專題詢問。受國務院委託,財政部、審計署多位負責人到會回答詢問。這是今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的首次專題詢問。
6月28日上午,出席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的常委會組成人員分組審議中央決算報告等。審議中,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充分肯定了中央決算報告。為了督促國務院有關方面加強和改進預決算管理工作,大家對加強和改進預算管理工作、優化轉移支付結構、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投入、取消預算外資金、均衡撥付預算資金等提出了問題,財政部負責人認真做了回答。
糧食補貼制度是中央惠農政策的一項重要舉措。但在發放過程中存在種田多的農民不一定多得到補貼,種得少或者沒有種卻得到了補貼的現象。常委會組成人員對此十分關心並提出詢問。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在回答詢問時説,設計政策和調整完善政策時,強調各省要根據自己本省的情況制定發放補貼的辦法,重點是要把國家的補貼發到真正種糧的農民手裏,試了很多辦法,大部分還是認為按照田畝來分比較公平,行政成本也比較低。因此,現在大部分地方是按田畝補給農民,基本上能夠保證是種糧農民拿到補貼。下一步要進一步加大補貼力度,完善補貼辦法。
對於如何增強基層政府提供公共服務能力問題,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對此問題,黨中央、國務院、全國人大都高度重視,人大財經委、預工委也都提出了具體要求。去年9月份財政部發了一個文件,就是建立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實現“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的目標。原來是“兩保”,即保工資、保運轉,現在加了一個“保民生”。為鼓勵地方做好這項工作,中央財政在緩解縣鄉財政困難“三獎一補”政策的基礎上,完善了對地方激勵約束機制,採取以獎代補方式,根據地方工作實績實施獎勵。對以往縣級基本財力保障較好的地區,中央財政給予激勵性獎勵;對存在縣級基本財力缺口但採取措施予以彌補並取得成效的地區,給予保障性獎勵,同時加強對地方約束。
提請本次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的審計報告中提到,代編預算規模太大,很多部委存在“以撥代支”的狀況。對此,財政部有關負責人答覆説,由於代編預算的存在,導致預算執行進度慢。按照全國人大和國務院的要求,財政部積極採取措施,進一步完善預算編制,嚴格控制代編預算規模,提高預算到位率,切實把預算細化到部門、基層單位和具體項目。在編制預算的時候,統籌考慮上一年的預算執行,切實做到一盤棋。適當壓縮代編預算,同時健全預算的支出標準體系,提高預算編制體系的標準化。
有的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一些地方,特別是欠發達地區、邊疆地區、少數民族地區還沒有真正意義上形成穩定的財源,我國財稅政策有何考慮和打算?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2010年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達到3.23萬億,佔中央財政收入的76%。這些轉移支付很大一部分是用於解決地方的基礎設施和發展後勁問題。下一步將加大一般性轉移支付的力度,體現民族地區和主體功能區發展的特色,包括産業特色、社會文化發展特色。
進行專題詢問,是提高常委會會議審議質量、增強監督工作實效的積極探索。2010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曾進行了3次專題詢問。(記者陳菲、楊維漢、余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