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科學考察和試驗任務圓滿完成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7月28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7月28日(羅沙、李芊麗)

    “報告總指揮,艙內人員狀態良好。”

    “祝賀你們,你們今天又創造了新的記錄”

    ……

    北京時間28日12時許,伴隨著一片潔白的浪花,我國第一台自主研發、自主集成的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在完成歷時9小時14分的5000米級海試第三次下潛試驗後重新出現在大雨滂沱的東北太平洋海面,海試現場指揮部和北京視頻連線現場頓時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

    國家海洋局局長劉賜貴在北京視頻連線現場宣佈,“蛟龍”號在本次下潛中進行了坐底、海底照相和聲學地形測量及取樣等試驗內容,最大下潛深度為5188米,再次創造了新的下潛深度,驗證了潛水器在大深度環境下的技術功能和性能指標。“蛟龍”號載人潛水器5000米級海試第三次下潛科學考察和試驗任務圓滿完成。

    據海試現場總指揮劉峰介紹,北京時間28日淩晨2時30分,潛航員正式入艙,各部門準備就緒,總指揮發佈下潛指令,第三次下潛試驗任務正式開始。5時30分,潛水器順利下潛至作業區域,坐底後進行了210分鐘的深海科學考察作業,作業內容包括海底照相、攝像、地形地貌測量及海底取樣。9時07分,潛水器順利下潛至5188米水深,9時12分潛水器完成海底作業開始上浮,12時15分收至甲板,此次下潛試驗歷時9個多小時,整個過程中潛水器各項儀器指標及通訊正常。

    “今天這片海域的海浪不大,浪高在2米左右。但是天空下起了瓢潑大雨,甲板上人員都是在渾身濕透的情況下堅持工作。”劉峰笑著説,“不過,對於習慣了在惡劣海況下作業的海試隊員們來説,這已經是一個很好的天氣了。”

    位於東太平洋的中國大洋協會多金屬結核勘探合同區來自於2001年5月大洋協會與國際海底管理局簽訂的勘探合同,這份珍貴的合同確定了我國對7.5萬平方公里多金屬結核礦區擁有的專屬勘探權和優先商業開採權。在國際海底區域獲得的多金屬結核合同區,大大拓展了我國戰略資源的儲備總量。

    重新回到“向陽紅09”母船懷抱的“蛟龍”號靜靜地躺在甲板支架上,由於剛剛經歷了5000多米海底巨大的水壓,潛水器表面的油漆有些許脫落。

    “‘蛟龍’號海試隊伍到達海試區域以來,遇到了海況不佳等諸多不利因素,但全體海試隊員發揮了嚴謹求實、沉著冷靜的作風,沒有被惡劣的條件束縛住手腳。”劉賜貴説,“‘蛟龍’號深入5000米海底,説明其已經具備在全球70%海域下潛的能力,這是我國科技發展史上新的里程碑,是實現我國攀登科學高峰、探索科學奧妙的宏偉夙願邁出的堅實步伐。”

    搭載“蛟龍”號的“向陽紅09”船于7月1日從江蘇江陰蘇南國際碼頭起航執行5000米級海試任務,于16日到達東北太平洋海試區域。北京時間21日淩晨,潛水器在第一次下潛試驗中順利下潛至4027米深度。在北京時間26日淩晨完成第二次下潛試驗並成功突破5000米深度大關後,海試現場指揮部研究決定按照預定方案將第三次試驗海區安排在中國大洋協會多金屬結核勘探合同區進行。經過24小時的航渡,“向陽紅09”船于北京時間27日下午抵達試驗海區與執行海試警戒與保障任務的“海洋六號”船順利會合,海試隊員利用航渡期間對潛水器進行了全面檢修維護保養工作。

    據了解,繼第三次下潛海試順利完成後,海試現場指揮部將會根據海況條件繼續擇機安排下潛作業試驗,試驗任務是進一步檢驗潛水器在大深度條件下的作業性能及穩定性。

    這是7月22日在北京國家海洋局“蛟龍”號海試陸基保障中心拍攝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模型。當日,由於海試區域海況突變,風浪情況不適合潛水器布放和回收,原定於北京時間22日淩晨進行的“蛟龍”號5000米級海試第二次下潛被迫取消。 7月21日,在東太平洋海試區域,我國第一台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首次下潛到4000米以下的深海。 新華社記者 余曉潔 攝

海洋局黨局長劉賜貴慰問“蛟龍”號海試隊隊員

    7月21日,由國家海洋局負責組織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完成了第一次下潛試驗任務,最大下潛深度達到4027米。按預定計劃,“蛟龍”號將於今天衝擊5000米的下潛深度。由於海試區域天氣狀況無法達到下潛要求,衝擊5000米下潛深度的計劃被迫推遲。國家海洋局黨組書記、局長劉賜貴,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海試領導小組組長王飛,國家海洋局辦公室(財務司)主任(司長)李海清,中國大洋協會辦公室主任金建才、黨委書記沈繼剛,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主任王輝等,在北京通過海事視頻對海試隊進行了慰問。 >>>詳細閱讀

    記者21日從國家海洋局“蛟龍”號海試領導小組獲悉,北京時間21日8點,“蛟龍”號載人潛水器5000米海試在東太平洋國際海域試驗區成功完成了第一次下潛試驗任務,經現場指揮部最終確認,最大下潛深度達到4027米。 這是“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開始下潛任務(視頻截圖)。新華社發

海況惡劣 "蛟龍"號5000米級海試第二次下潛取消

    新華社北京7月22日電(記者羅沙 余曉潔)記者22日淩晨從國家海洋局“蛟龍”號海試領導小組獲悉,由於海試區域海況突變,風浪情況不適合潛水器布放和回收,原定於北京時間22日淩晨進行的“蛟龍”號5000米級海試第二次下潛被迫取消。

    海試現場氣象保障員蘇博説,與往年同期相比,海試區域的副熱帶高氣壓位置明顯偏南,造成這一海域風大浪高。目前海試區域風力達到6至7級,浪高達到2.5米,船隻搖擺厲害,甲板站立困難,對潛水器安全布放和回收帶來較大威脅。 >>>詳細閱讀

 
 
 相關鏈結
· 蛟龍號潛航員展示5000米海底畫面
· “蛟龍”成功突破5000米創造中國載人深潛新歷史
· 中國“蛟龍” 深海傳奇——訪海洋局副局長王飛
· 圖表:“蛟龍”5000米載人深潛海試成功
· 我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首次下潛至5038.5米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