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耶路撒冷8月3日電(記者 耿學鵬 黃恒)“讓我來引用我們總理內塔尼亞胡在政府會議上經常説的一句話,‘中國代表著未來,我鼓勵你們與中國盡可能地開展合作’”,以色列科技部長丹尼爾·赫什科維茨3日在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説。
赫什科維茨認為,中國和以色列在科技領域內有著“廣闊”而“獨特”的合作前景。他説,中國的發展速度和對科技領域的重視給他留下深刻印象。以中雙方在科技領域的合作具有較強的互補性。在他看來,以色列最大的優勢在於創新能力,而中國具有豐富的人力資源,設法將兩者結合是雙方今後合作的重要方向,“這是一種雙贏的結合”。
中以近年在科技領域內的交流和合作不斷加深,雙方在産業研發方面的合作異軍突起。中國江蘇省政府與以方政府2008年簽署《關於民營企業産業研究和開發的雙邊合作協議》,在2009年和2010年分別有4個和12個項目付諸實施。中國科技部長萬鋼去年5月訪以時,與以方簽署中以關於促進産業研發的技術創新合作協定。
赫什科維茨説,企業間合作也是中以科技合作的亮點之一。在接受專訪一週前,赫什科維茨會見了一個來自中國的水資源技術企業代表團。“兩國如今有著許多企業間的合作,這種局面讓人感到鼓舞”,他説。
以色列的技術創新被公認為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在採訪中,赫什科維茨對以色列的科研和技術創新能力顯得頗為自信。他説,以色列自然資源匱乏且面臨複雜的地區政治環境,發展技術創新幾乎成為“唯一選擇”。
據赫什科維茨介紹,以色列在技術研發方面的投入佔國內生産總值的5%左右,這一比例高於世界其他國家。“一方面是在基礎科學研究上的投入,因為技術是科學的衍生品;另一方面,是在應用科學和技術上的投入。”赫什科維茨認為,促使這兩者間發生聯絡的重要方式之一,是鼓勵基礎科學領域的科研人員具備應用意識。
採訪即將結束時,赫什科維茨特意提到中以交往歷史。他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為猶太人提供避難所的國家之一,以色列首席科學家丹尼爾·魏斯便出生在中國。猶太民族和中華民族均有著悠久的歷史,雙方在傳統價值觀上也有不少相似之處,“這為雙方的合作增色不少,也讓這一合作顯得非常獨特”。
現年58歲的赫什科維茨2009年出任以色列科技部長,他還是以色列工學院數學教授。他先後兩次訪問中國,第一次是以數學家身份出席在上海舉行的科研會議,另一次是2009年11月作為科技部長造訪北京和深圳兩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