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寧9月2日電(記者 駱曉飛)記者從青海省農牧廳了解到,青海牧區自2008年啟動生態畜牧業建設試點以來,截至目前已建立生態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346個,整合草場7746萬多畝。以集約化、規模化為特點的生態畜牧業已然成為青海畜牧業由傳統向現代轉型的新動力。
青海是我國五大牧區之一,擁有5.47億畝天然草地資源,然而長期以來這個省由於畜牧業生産經營方式粗放、過度放牧,草原退化和沙化嚴重、草畜矛盾突出,對生態安全構成威脅。
針對這一現實,自2008年以來,青海省在牧區選擇在不同類型的7個村開展生態畜牧業建設試點工作,並在試點基礎上于2010年提出,將利用3年時間在牧區30個縣883個牧業村全面推進生態畜牧業建設。
“截至目前,全省共建立生態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346個,參加合作組織牧戶達3.14萬戶;整合草場7746萬多畝,整合牲畜217.7萬頭。”青海省農牧廳廳長張黃元説,通過積極探索、大膽實踐,青海牧區已初步探索出以股份制、聯戶制為主體,以大戶制、代牧制為補充的生態畜牧業建設模式。
“根據有關規劃,青海今年將再建300個生態畜牧業村,目前這些村子的建設方案已經完成審查和備案工作。”張黃元説,在完成883個生態畜牧業村的建設之後,從2013年開始,青海將再利用3年時間,依託草原生態保護補助政策,通過轉人減畜,完善設施,鼓勵生態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跨村、跨鄉甚至跨縣聯合,初步建立起草畜平衡的新型牧業生産方式,基本形成人、草、畜協調發展的經營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