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烏魯木齊9月7日電(記者 劉傑)金秋9月,新疆烏魯木齊市米東區稻田裏的螃蟹肉厚肥嫩,稻穀顆顆飽滿。“稻蟹共作”生態種養技術的成功應用鼓起了當地農民的“錢袋子”。
“我們稻田裏上的是沒有任何污染的有機肥,螃蟹吃田裏的蟲子、雜草、有機餌料,蟹的排泄物又充當了稻子的肥料。稻米、稻蟹都是‘綠色食品’,味美鮮香,種著稻子又養蟹,‘一水兩用、一地兩收’,收入很可觀!”7日,正在給買家捕蟹的米東區羊毛工鎮農民陳文英忙得不亦樂乎。
新疆烏魯木齊市米東區自2008年引進稻蟹共作生態種養技術,經過三年的試驗和推廣,于2010年示範成功。當年,“綠色蟹米”28元每公斤,稻蟹80元每公斤,當地農民看到了稻蟹共作生態養殖帶來的實惠。
米東區科技局局長劉永春説:“今年米東區稻蟹共作養殖面積達到700畝,預計畝産優質稻蟹米400公斤,稻蟹30公斤,畝增收入2800元。目前,農民熱情很高,預計明年種養面積將進一步擴大。”
當前正值稻蟹上市佳期,在剛剛結束的首屆中國-亞歐博覽會上,米東稻田蟹受到廣大客商關注,成為新疆展台中的亮點。
據劉永春介紹,除了積極打造成品蟹養殖基地外,當地已經試驗成功了大眼幼體(蟹苗),該繁育技術填補了新疆在該技術領域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