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水潤荊楚稻菽香—水利保障湖北糧食生産豐收在望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9月13日 17時45分   來源:新華社

    水潤荊楚稻菽香——水利保障湖北糧食生産豐收在望 

    新華社武漢9月13日電(新華社記者 于文靜)九月的荊楚大地,水波粼粼,稻香飄溢。作為全國糧食大省、水利大省,湖北在今年長江中下游遭遇罕見大旱之後,糧食生産是否受到影響?農田水利建設滯後是否依然是糧食生産的“最大硬傷”?日前,記者跟隨水利部組織的中央媒體採訪團來到湖北。

    水利護航,大旱之年不見災

    農諺雲:有收無收在於水,收多收少在於肥。水利與糧食生産、農民一年的收穫息息相關。

    當陽市玉泉村村民王芳提起這場旱情仍然心有餘悸。“每年5月是插秧季節,可今年到5月30日還沒插上秧,大夥心裏真是急呦,如果水跟不上,今年肯定顆粒無收。”王芳説。

    據湖北省水利廳統計,去年10月下旬以來,湖北遭遇長達7個月的跨季連旱,71個縣市的雨量為近60年有紀錄以來同期最少,江河湖庫水位異常偏低,受旱農田面積達1880.7萬畝,旱澇急轉造成63個縣市發生洪澇,受災農田達1183.7萬畝。

    眼看“水袋子”變成“幹鍋底”,湖北各地緊急行動。水庫、塘壩等超前蓄水,灌區、泵站、調水工程等開足馬力……通過搶引外江水、工程提水、疏渠引水、打井要水、協調調水等措施合力抗旱,共投入勞力200余萬人,設備7.5萬台套,累計用電2.3億度、用油近萬噸,抗旱資金達7.6億元。

    攻必克,戰必勝。通過人力、工程抗旱和人工增雨,全省累計抗灌農田1362.8萬畝,保證了夏糧夏油抗旱田管和搶收,保證了早中稻搶插,完成早稻栽插面積550萬畝、中稻栽插面積1895萬畝,保證了改種補種,為金秋播下豐收的希望。

    在“全國糧食生産先進縣標兵”監利縣,通過全力抗旱、科學抗旱,今年夏糧喜獲豐收,總産5.25萬噸,比去年增長8.7%。預計全年夏糧、水稻可實現糧食增産1.5億斤的目標,實現糧食“八連增”。

    “三駕馬車”打通農田水利“最後一公里”

    數據顯示,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對糧食增産的貢獻率為37%,對抗災奪豐收至關重要。

    多年來,我國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替代投入機制一直沒有建立起來,工程年久失修、淤塞荒廢。在2009年、2010年北方冬麥區和西南地區遭遇特大乾旱,迫切需要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發揮灌溉效益時,卻因灌溉渠係的“最後一公里”沒有打通,抗旱工作受到嚴重影響。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求加大公共財政對水利的投入,並特別提出要加強灌區末級渠係建設和田間工程配套。”水利部副部長李國英錶示,在國家加大農田水利投入後,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最後一公里”問題有望得到解決,而管理的“最後一公里”問題,應通過建立健全基層水利服務體系來解決。

    李國英説,基層水利服務體系至少應包括三個方面,即基層水利服務機構、農民用水合作組織和準公益性專業化服務隊伍。

    在湖北,這“三駕馬車”正相互配合、共同發揮作用。在潛江市,興隆河流域水利管理站作為國家在當地最基層的水利單位,通過健全管理模式,有效承擔起防汛抗旱、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節水灌溉等職能;在當陽市,農民用水者協會組織成員維修渠道,提高了灌溉質量,每年節約用水5000多方,水費由過去每畝最高80元降到20多元,同時,護渠守水勞力大大節省;在抗旱戰役中,各地專業化的抗旱服務隊更是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者互為補充的模式使以前‘政府管不到、集體管不好、農民管不了’的農村水利工程‘最後一公里’問題找到了解決方向。”湖北省水利廳副巡視員徐義平説。

    權屬歸民,從根本上解決“公地的悲劇”

    河邊桑園隨風起舞,山上柑橘含笑點頭,庭院經濟四季飄香,精養魚池碧波盪漾……這是記者在宜都市五眼泉鎮雞頭山村看到的景象。

    “以前可不是這樣,堰塘、水渠沒人管,裏面是雜草,周圍爛兮兮,下雨保不住,更別提澆地和養魚了。”村民鄭大珍説,

    我國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所有權和使用權曾經一直隸屬於社隊集體。實行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後,農田水利的公益性碰到了家庭生産經營的個體性,雖然理論上兩權仍為集體所有,但實際的集體缺位造成權屬不清,工程管理一度陷入“公地的悲劇”。

    如何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宜都市以推行“受益戶公有制”為改革突破口,將渠道、堰塘等水利設施使用權劃歸受益農戶,受益戶按農田受益面積確定份額,以合同的形式享受權益,並承擔投工籌資修整設施等義務,灌溉條件大大改善。

    到今年上半年,全市114個村開展改革,共改革小型水利設施9715處,佔設施總數的74%,受益灌溉面積達92950.8畝,佔全市水田總面積的78.8%,7萬多個農戶領到産權證。

    權屬歸民極大調動了農民興水積極性。在“民辦公助”等項目帶動下,全市整治小型水利設施1373處,完成總投資772萬元,其中國家投入230萬元,農民自籌資金和投工折資542萬元。

    “雖然農民投工投資約佔70%,但工程進展很快,3個月就完成任務。”宜都市副市長程鵬説,在今年抗旱中,由於農民積極性提高,興修水利及時,全市灌溉水源充足,農作物受損不大。

    從興修農田水利,到構建基層服務體系,探索有效的基層管水主體,湖北走出了一條建設、管理並重的興水之路。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突出加強農田水利等薄弱環節建設。隨著文件的貫徹落實,農田水利等薄弱環節將得到全面加強,面對旱澇災害,我們將從容面對,迎接更多的糧食豐收年。

 
 
 相關鏈結
· 湖北省交通運輸廳出臺“十不準”原則治庸問責
· 湖北出臺五年規劃建設“油菜引智示範推廣基地”
· 李鴻忠強調:進一步加大湖北省巡視工作力度
· 湖北省首發行政復議“白皮書”總結經驗分析問題
· 湖北保障房投融資平臺確定 對融資實行統貨統還
· 湖北召開高校開展“兩訪兩創”活動動員部署大會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