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9月14日電(記者 付航)廣東“雙轉移”戰略實施三年,通過加大人力資源開發,有效增加了農民收入,近17萬戶農村貧困家庭得以脫貧。
這是記者在14日舉行的廣東全省産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工作會議上了解到的。
2008年5月,為應對科學發展難題、發揮先行先試作用,廣東果斷實施“雙轉移”戰略,著力推進珠三角地區相關産業加快向粵東西北地區轉移,推進農村勞動力向城市和第二、第三産業轉移,實現了産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有機結合。
統計顯示,“雙轉移”戰略實施三年來,廣東共培訓農村勞動力266.6萬人,轉移就業469萬人。截至今年上半年,廣東全省技能勞動者總量達1470.6萬人,同比增長4.4%。
同時,廣東人力資源實現“兩升兩降”。2010年比2007年,廣東籍農民工數量由790萬人上升到958萬人,外省籍農民工數量相應的由1777萬人下降到1703萬人。粵東西北地區新增吸納廣東本省農村勞動力比重增加了10個百分點,珠三角地區相應下降了10個百分點。
在此過程中,農民收入得到有效增加。廣東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從2008年的3685元增長至去年的4799.5元。近三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平均增速,超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4個百分點。近17萬戶貧困家庭,通過勞動力轉移實現脫貧。
廣東“雙轉移” 三年再造一座中等城市
新華社廣州9月14日電(記者付航)實施“雙轉移”戰略三年以來,廣東35個省級産業轉移園累計創造産值逾4400億元,稅收逾240億元,從産值和稅收角度看,相當於再造了一座中等城市。
記者在14日舉行的廣東全省産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工作會議上了解到,今年上半年,這些産業轉移工業園繼續保持迅猛發展態勢,實現産值1421億元、稅收61.26億元。
2008年5月,為應對科學發展難題、發揮先行先試作用,廣東果斷實施“雙轉移”戰略,著力推進珠三角地區相關産業加快向粵東西北地區轉移,推進農村勞動力向城市和第二、第三産業轉移,實現産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有機結合。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廣東全省35個省級産業轉移工業園累計吸引各類項目2988個,總投資約7030億元,其中建成項目1488個,總投資額1552.5億元。
新轉入的産業拉動粵東西北地區的工業迅速發展。2008年,廣東省産業轉移園工業增加值佔粵東西北地區工業增加值比重為7.07%,2009年這一比重升為9.4%,2010年達到13.5%。
在“雙轉移”的推動下,廣東經濟發展的區域不平衡態勢得到扭轉。2010年,廣東東翼、西翼和北部山區GDP分別增長15.0%、14.2%、13.7%,比全省平均水平分別高2.6、1.8、1.3個百分點,佔廣東全省的比重由20.2%提高到21.0%,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固定資産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外貿出口、財政收入增速等大多數指標均超過廣東全省平均水平。
受益的不僅是粵東西北較落後地區,珠三角各市不斷強化産業轉移的倒逼機制,利用騰出空間吸引中央企業、知名民企和世界500強項目落戶,實現産業轉移和産業升級同步推進。
據統計,2008年至2010年,作為産業轉出地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中山等六市共轉出企業4056家,投資額3909億元,但同時引進企業14670家,投資額達10334億元。2010年珠三角地區現代服務業佔第三産業增加值比重達到60.8%,先進製造、高技術製造業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提高到51.4%和24.2%,形成了新型顯示、軟體、新材料等3個超千億元産值的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
為支持和促進産業轉移,廣東著力構建覆蓋城鄉的技能培訓體系,積極拓寬就業渠道。三年來,廣東全省累計培訓農村勞動力266.6萬人,轉移就業469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