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求解"三化"協調發展難題——解讀中原經濟區建設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0月10日 15時12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鄭州10月10日電(記者 梁鵬)近日,國務院出臺關於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這是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後,國務院進一步對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標、政策支持等提出明確指導性意見,其核心任務是要積極探索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三化”(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路子。

    求解“三化”協調發展難題,這不僅是河南在快速發展中必須考慮的問題,也是中國實現科學發展面臨的難題,在中原地區表現得更加突出。這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部署,有著深遠的戰略意義。

    填補區域發展戰略空白

    建設中原經濟區,從話題的正式提出,到上升為國家戰略,前後僅兩年時間。其速度之快,在國家一系列區域發展戰略中並不多見,這在另一個側面也説明了推進中原經濟區建設的緊迫性和重大戰略意義。

    中原經濟區指的是以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明確的重點開發區域為基礎、中原城市群為支撐、涵蓋河南全省、延及周邊地區的經濟區域,地理位置重要,糧食優勢突出,市場潛力巨大,文化底蘊深厚,在全國改革發展大局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這一區域,總人口約1.5億,糧食産量佔全國的七分之一,經濟總量佔全國的八分之一。作為中國的地理核心區域,中原經濟區區位優勢突出,人力富集,資源豐富,更是中國糧倉,客觀上是我國的一個重要經濟區。但長期以來,一直屬於欠發達地區,急需扶持。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説:“周邊十多個經濟區星羅棋佈,唯獨中原是空白,設立中原經濟區,可以填補國家未來發展戰略的空白。”

    經濟學家劉國光説:“中原興則中部興,中部興則中華興。建設中原經濟區,能夠在隴海經濟帶形成新的增長板塊,與長江經濟帶形成南北呼應格局,使中東西部主要經濟區高效銜接。”

    關於中原經濟區建設的討論,近兩年來一直是河南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紛紛通過媒體、網絡等方式建言獻策,指導意見的公佈,再次成為中原地區的輿論沸點。

    指導意見中提出了建設中原經濟區的重大意義:是鞏固提升農業基礎地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需要;是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加快新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需要;是促進“三化”協調發展,為全國同類地區創造經驗的需要;是加快河南發展,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需要;是帶動中部地區崛起,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需要。

    承擔求解中國式難題重任

    有專家指出,中原地區有一個共同特點:三農問題非常突出。而這一點,也是中國的基本國情。北京大學副校長劉偉説,城鄉失衡、經濟結構矛盾等中國面臨的難題,中原更為典型、更為集中、解決起來更為困難,一旦突破,將具有標本和示範意義。

    中原經濟區的主體河南,是我國的人口大省、農業大省,也是新興的工業大省。經濟總量已經突破2萬億元,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五,但以1億人口的分母來算,主要人均指標基本排名全國中下游。人口多、底子薄,儘管近年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但糧食增産難度大、經濟結構不合理、城鎮化發展滯後、公共服務水平低等問題始終是制約河南可持續發展的突出問題。

    這是省情,在一定意義上也是濃縮的國情。在進入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的新階段後,河南面臨著重大的發展機遇,也在全力求解四道難題:“錢從哪來、人往哪去、民生怎麼辦、糧食怎麼保?”

    近幾年來,河南用發展實踐逐漸清晰地給出了一個回答: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為代價的工業化、城鎮化發展道路。“十一五”期間,河南生産總值、工業增加值、財政總收入、人均生産總值都翻了一番,同時,糧食産量連續5年穩産千億斤,土地實現佔補平衡。

    河南省發改委主任張維寧説,我國是一個人口、農業大國,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對農業保障糧食等農産品供給、提供富餘勞動力、開拓消費市場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不能實現農業現代化,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就會失去了基礎和支撐,因此,必須探索走出一條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為代價的工業化、城鎮化發展道路。

    張維寧説,目前河南總體上已經進入“三化”加速推進和協調發展的新階段,促進“三化”協調發展符合中原經濟區自身特徵和發展階段。同時,河南是全國第一人口大省而且是農業人口比重最大的省份,河南在促進“三化”協調發展上已經積累了一些經驗,探索“三化”協調發展道路對全局具有典型示範意義。

    一些專家們認為,建設中原經濟區不僅立足於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更承擔著努力破解中國改革與發展中的難題,如三農、城鄉協調、城鎮化、農民工流動與社會管理等重任,關鍵在於通過體制創新,將潛在優勢激活,這將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政策強力助推跨越式發展

    中原經濟區的建設,已經站上了一個新的發展平臺。盤點國務院近日出臺的指導意見,可以看出,國家在對中原經濟區建設寄予厚望的同時,也給予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政策支持,這將強力助推中原經濟區實現跨越式發展,在支撐中部地區崛起和服務全國大局中發揮更大作用。

    在加強糧食生産核心區建設上,中原經濟區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到2020年,糧食生産能力穩定達到1300億斤。為此,國家將優先安排並重點支持重大控制性水利工程、低窪易澇地治理、病險水庫(水閘)除險加固和大中型灌區建設。同時,國家還將加大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中低産田改造、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土地整理和復墾開發項目中央補助力度,逐步取消糧食主産縣縣級配套。

    強農惠農政策支持力度也將進一步加大。國家將加大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支持糧食主産區提高財政保障能力,逐步縮小地方標準財政收支缺口;擴大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農資補貼規模,擴大良種補貼範圍,提高對産糧大縣獎勵標準,優先在主産區安排重大農業發展項目,研究設立農村金融改革試驗區,開展農村金融綜合改革創新試點等。

    在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方面,指導意見中提出建設鄭州汽車製造基地,建設鄭州、漯河、鶴壁等電子信息産業基地等;在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方面,提出建設鄭州生物産業基地和洛陽新材料産業基地,支持建設南陽國家生物質能示範區等;在承接産業轉移方面,將在中原經濟區支持設立承接産業示範區。

    在推進城鎮化、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方面,將支持鄭汴新區加快發展,建設內陸開放高地;支持新鄉統籌城鄉發展試驗區、信陽農村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並建立耕地保護補償激勵制度。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明確提出了推進鄭州國內大型航空樞紐建設,開工建設鄭州至萬州鐵路,研究規劃鄭州至濟南、鄭州至太原、鄭州至合肥等快速鐵路通道等。

    此外,在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全面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都給予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中原經濟區還成為國內唯一被賦予“華夏曆史文明傳承創新區”戰略定位的經濟區。

    在體制機制創新方面,國家還給予了中原經濟區加大“三化”協調發展先行先試力度的支持,包括城鄉資源要素配置、土地節約集約利用、農村人口有序轉移、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等方面的先行先試。其中,提出了在中原經濟區探索開展城鄉之間、地區之間人地挂鉤政策試點,實行城鎮建設用地規模與吸納農村人口進入城市定居規模挂鉤、城市化地區建設用地增加規模與吸納外來人口進入城市定居規模挂鉤,這對破解“三化”協調發展用地矛盾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鏈結
· 有關人士解讀國務院有關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
· 國務院關於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
· 中國國際投洽會開幕 河南省主打"中原經濟區"牌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