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10月23日電(記者 徐海濤)社區醫院藥品零差價使群眾得實惠,但公辦醫院收入由政府兜底,非公辦醫院怎麼生存?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探索用“以獎代補”購買公共衛生崗位的方式,推動非公辦社區醫院也實行藥品零差價,並以考核促進服務水平。
作為全國基層醫改先行地區,合肥市蜀山區自2010年9月起所有公辦社區醫院都不再靠賣藥賺錢,一年來人均藥費下降30%,門診量上升20%,小病進社區成為群眾首選。但如果也同樣取消13%的基本藥物加成,該區5所非政府辦的社區醫院收入將明顯減少,生存發展受到限制。為保證這類醫院的可持續發展與服務質量,蜀山區日前推出“以獎代補”新規,按照醫院所服務區域的人口規模,每1萬人設立1個“公共衛生崗位”。非公辦社區醫院每購買1個“公共衛生崗位”,在服務績效考核合格的前提下,每年可得到政府5.2萬元的獎勵補助。以一個社區6萬人左右的人口規模,一所社區醫院在合格完成基本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後,年底將能得到政府31.2萬元的“獎補”。
“社區醫院幹得好不好,要聽取群眾意見。”蜀山區衛生局副局長羅軍介紹説,在考核時將把患者反映、電話隨訪情況作為重要依據,調查藥價是否降下來,健康檔案、慢性病防治、老年人醫療等公共衛生服務是否執行到位。根據考核方案,只有得分90以上者才能得到全額獎補,此後每降10分減少一個崗位補助,得分不足60的醫院將不予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