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決定"亮點解讀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0月27日 09時22分   來源:新華社

我國文化改革和發展新的行動綱領
——《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亮點解讀

    新華社北京10月27日電(記者 白瀛)新華社25日受權全文播發了10月18日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決定》全面總結了黨領導文化建設的成就和經驗,深刻分析了文化建設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確立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宏偉目標,提出了新形勢下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重要方針、目標任務和政策舉措,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推進我國文化改革和發展的行動綱領,具有長遠的指導意義。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決定》指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決定》指出,按照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新要求,到2020年,文化改革發展奮鬥目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深入推進,良好思想道德風尚進一步弘揚,公民素質明顯提高;適應人民需要的文化産品更加豐富,精品力作不斷涌現;文化事業全面繁榮,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立,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産業格局全面形成;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産品生産經營機制充滿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為主體、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開放格局進一步完善;高素質文化人才隊伍發展壯大,文化繁榮發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全黨全國要為實現這些目標共同努力,不斷提高文化建設科學化水平,為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打下堅實基礎。

    《決定》指出,實現上述奮鬥目標,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堅持以人為本;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改革開放。

    全國藝術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韓永進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決定》為中國文化進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是繼續堅定不移走這條道路的宣言。

    文化部部長蔡武指出,目前,已有二十多個省區市提出了建設文化強省、文化強市的目標,在這個基礎上,在國家層面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符合我國實際,符合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要求,有利於凝聚各方面力量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全社會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

    《決定》指出,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

    《決定》指出,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宣傳教育,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引導人民增強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榮譽感,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在全社會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

    《決定》指出,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道德規範,形成男女平等、尊老愛幼、扶貧濟困、扶弱助殘、禮讓寬容的人際關係。深化政風、行風建設,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堅決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堅決糾正以權謀私、造假欺詐、見利忘義、損人利己的歪風邪氣。把誠信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加大對失信行為懲戒力度。

    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江藍生説,《決定》在道德建設方面具有非常強的針對性,對自私冷漠、一切向錢看的不健康觀念和行為進行了批判,從戰略高度闡述了加強文化道德建設的重要性。

    全國政協委員、人文學者李漢秋説,弘揚主流道德觀念,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有效途徑。中華民族的新道德必須與中國人意識和潛意識中的傳統美德相承接,才能生根成活,才能持續發展。中華傳統道德的核心價值理念和基本精神,是中華文化能發揮凝聚力作用的重要因素。

    唱響網上思想文化主旋律

    《決定》指出,全面貫徹“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糧。要堅持正確創作方向,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加強和改進新聞輿論工作,推出更多優秀文藝作品,發展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完善文化産品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

    《決定》指出,要認真貫徹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加強和改進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加強網上輿論引導,唱響網上思想文化主旋律。實施網絡內容建設工程,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瑰寶和當代文化精品網絡傳播,製作適合互聯網和手機等新興媒體傳播的精品佳作,鼓勵網民創作格調健康的網絡文化作品。

    互聯網在我國正以飛快的速度發展。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6月底,我國網民規模已經達到4.85億,2011年底將超過5億。互聯網正對社會、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産生巨大影響,網絡文化也已成為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負責人表示,互聯網在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為人們工作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出現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網上的虛假信息和惡意炒作、淫穢色情和低俗信息、網絡詐騙和賭博、非法網絡公關等問題,影響互聯網健康有序發展,損害人民利益,社會各界反映強烈。加強和完善互聯網信息管理,是互聯網繼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眾的願望和呼聲。發展與管理相輔相成,發展需要管理,管理是為了又好又快的發展。

    縮小城鄉文化發展差距

    《決定》指出,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滿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任務。必須堅持政府主導,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讓群眾廣泛享有免費或優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要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發展現代傳播體系,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加快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

    《決定》指出,要以農村和中西部地區為重點,加強縣級文化館和圖書館、鄉鎮綜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設,深入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擴大覆蓋、消除盲點、提高標準、完善服務、改進管理。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文化服務網絡建設支持和幫扶力度。深入開展全民閱讀、全民健身活動,推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科教文體法律衛生“四進社區”“送歡樂下基層”等活動經常化。引導企業、社區積極開展面向農民工的公益性文化活動,儘快把農民工納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民盟中央副主席,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歐陽明高説,農村人口居住分散,存在著先進文化真空現象。因此《決定》提出,加快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縮小城鄉文化發展差距,非常必要而及時。

    “十二五”開局,各地各部門都在制定措施,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縮小城鄉文化發展差距。

    中宣部、廣電總局從今年4月起開始推動利用直播衛星在有線網絡未通達的廣大農村地區開展廣播電視公共服務工作,並先選擇了部分地區開展試點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廣電總局副局長張海濤表示,直播衛星公共服務是一項涉及農村基層千家萬戶的惠民工程,意義重大,能夠儘快構建結構合理、運行高效、服務優質的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實現廣播電視由“村村通”向“戶戶通”轉變。特別是可以在短時間內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城鄉廣播電視公共服務均等化,有利於縮小城鄉間的“數字鴻溝”。

    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

    《決定》指出,加快發展文化産業,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發展文化産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滿足人民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要求,推動文化産業跨越式發展,使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支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為推動科學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這是繼去年10月18日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和今年3月14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之後,又一次提出“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

    2009年7月22日,《文化産業振興規劃》由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首次將文化體制改革和大力發展文化産業上升到國家戰略。政策的利好帶來了文化産業發展的良機。十七大以來,我國文化産業進入到快速發展的新時期,文化産業總體規模和實力不斷提升,進入了又好又快發展的良性軌道。

    文化部部長蔡武説,近年來,我國文化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穩步提高。2004年至2010年,全國文化産業增加值年平均增長速度超過23%,2010年全國文化産業的增加值突破了1.1萬億元,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為2.78%,一些省市文化産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産總值超過5%,已經成為當地的支柱性産業。按照平均增速估算,2016年我國文化産業的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將達到5%,在全國範圍內可以實現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的目標。

    保證公共財政文化投入增幅高於經常性收入增幅

    《決定》指出,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構建有利於文化繁榮發展的體制機制。必須牢牢把握正確方向,加快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管理、行業自律、社會監督、企事業單位依法運營的文化管理體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産品生産經營機制,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創新文化走出去模式,為文化繁榮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決定》指出,保證公共財政對文化建設投入的增長幅度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提高文化支出佔財政支出比例。擴大公共財政覆蓋範圍,完善投入方式,加強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保障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運行。

    文化部部長蔡武指出,對於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任務,統一思想是前提,增加投入是保證。要把《決定》中“保證公共財政對文化建設投入的增長幅度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提高文化支出佔財政支出比例”這兩句話變為政策和機制,落實和完善文化經濟政策,這樣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才有財力的保障。

    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江藍生説,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以財稅體制改革,以及教育、醫療、住房等公共福利體制改革為配套。此外,在文化體制改革中,還應該注意加快文化立法進程、加大文化市場開放程度以及加大公民文化權利保障力度。

    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決定》指出,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開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對外文化交流,廣泛參與世界文明對話,促進文化相互借鑒,增強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響力,共同維護文化多樣性。

    《決定》同時指出,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學習借鑒一切有利於加強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有益經驗、一切有利於豐富我國人民文化生活的積極成果、一切有利於發展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的經營管理理念和機制。

    目前,我國對外文化貿易幾乎涵蓋所有的藝術門類,交流的領域和渠道已大為擴展。有數字顯示,“十一五”期間國際文化貿易逆差局面明顯改觀。2010年整個核心文化産業進出口總額143.9億美元,出口電影票房收入35億元人民幣。圖書版權輸出引進比從2005年1:7.2縮小至2010年的1:3,出現明顯改善。2010年的深圳文博會交易額突破千億元人民幣,是5年前第一屆的3倍。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郭建寧教授指出,在文化軟實力問題上要注意是“走出去”,而不僅僅是“送出去”。所謂“送出去”就是以“送”為目的,而不大顧及別人的接受方式和文化習慣。“走出去”就要在國外主流社會産生影響。

    中國電影海外推廣公司總經理周鐵東説,中國電影乃至中國文化走出去亟待破解的難題是,要克服國際傳播中的文化折扣,增強中國文化的穿透力。“中國不乏好故事,但很多時候我們沒有講好。”他同時建議,完善文化走出去工程的政策設計,如確定工程總指揮、提出時間表等。

 
 
 相關鏈結
· 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 順勢而動強勁發展—吉林省文化體制改革成果綜述
· 文化復興的歷史方位—文化體制改革的實踐與思考
· 福建加快推進全省文化體制改革帶來勃勃生機
· 東風吹放花千樹——天津市加快文化體制改革進程
· 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文化體制改革取得豐碩成果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