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春11月2日電(記者 張建)胡坤是全國産糧狀元縣——吉林省榆樹市育民鄉愛民村的村民。今年以來,年過花甲的他在村上多了一份新工作——專職積肥員。
今年,愛民村作為榆樹市農村垃圾“分類收集、集中漚肥、統一還田”農村環境綠色治理模式試點村屯,胡坤就是在這個背景下成為村裏積肥員的。在徵求群眾代表意見的基礎上,鄉黨委指導愛民村出臺了《村規民約》,規範村民行為。隨後,該鄉分3個步驟開展了此項工作:
第一步,為每個自然屯科學選址2個堆肥場,農戶房前屋後的垃圾包括養殖大戶的畜禽糞便由各戶自己收集運送,公共區域的垃圾由專職積肥員進行收集運送。養豬戶的糞便借助沼氣設施就地進行生態轉化,人尿定期專業稀釋澆到糞堆集中掩埋。
第二步,各村黨支部副書記負責全村的積肥管理工作,對環境清理工作進行定期檢查。對農戶運送來的垃圾,由專職積肥員分類管理、集中漚肥。
第三步,不可降解的垃圾另行堆放,集中掩埋。市環保局和農業局對積肥員進行培訓,工資報酬納入一事一議解決,具體數額按積肥數量計算。
愛民村黨支部書記胡全説:“再過幾天,今年發酵好的糞肥開始轉運還田,根據糞肥的産生量來規劃地塊,提前做好規劃地塊的秋季整地工作,然後,由村組幹部組織農戶把糞肥送到指定地塊。”
育民鄉黨委書記閆偉表示,如今,像愛民村一樣,全鄉通過對廣大村民進行保護環境教育和管護措施的不斷完善,全鄉環境污染的治理工作,正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閆偉表示,經過半年多的努力,把每年一次的集中環境整治工作,分解到每一天、每一戶,不僅清潔了365天,全鄉每年還能節省集中整治費用30余萬元。“預計利用3年時間,育民鄉耕地施用農肥基本達到全部覆蓋一次。”
“過去農戶不往地裏送糞,現在通過村裏組織把垃圾變成優質肥料,這符合農民的利益需求,自然而然地也就得到農民的認同,農村環境整治老大難問題也就解決了。”胡全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