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糧倉”的新跨越
——全國産糧狀元縣榆樹市發展糧食經濟紀實
新華社長春11月24日電(記者雷中原、齊海山)積雪尚未全部覆蓋黑油油的土地,吉林省榆樹市的農民們帶著今年糧食産量又攀新高的喜悅,正在緊張地收拾田裏的秸稈,為明年的豐收做準備。已獲得全國糧食生産先進縣市標兵“七連冠”、成就“天下第一糧倉”美名的榆樹市,不斷探索産糧大縣發展新途徑,用畜牧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用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用深加工延長農産品産業鏈,一條“以農為主”的發展路徑,推動該市逐步擺脫了“産糧大縣、財政窮縣”的束縛。
過腹轉化增效益 標準化裏上規模
“每月農曆的一、四、七為瘦牛集,三、六、九是肥牛集,前來趕集的‘牛’絡繹不絕,每個集日都在近萬頭。”在榆樹市五棵樹鎮漢夏黃牛市場,養牛大戶馬凱一邊忙活交易一邊跟記者嘮嗑。
這個市場是2010年10月投入使用的,目前已成為東北地區最大的黃牛交易市場,平均每個集日黃牛上市交易量可達5000頭以上,每年增加地方財政收入100萬元,解決就業1500人以上。
五棵樹鎮黨委書記徐閣説:“我們鎮一馬平川的黑土地,糧食産量多,用酒糟作飼料養牛的農戶比較多,於是自發形成了黃牛交易集散地。每頭肉牛純收入超過3000元,不僅富裕了農民,也推動了農民標準化養殖的積極性。”
依託大糧倉,榆樹市的畜牧業規模化不斷發展,産值達到52.5億元,佔農業總産值比重的46%,牧業人均收入達到2430元,對農民收入貢獻率達到30%。吉林正榆、宏福肉牛、四海生豬等龍頭企業陸續建廠,帶動起來大批專業園區、標準化養殖小區和專業大戶,不斷推動榆樹市由牧業大市向牧業強市轉變。
土地託管雙受益 農機合作社變“保姆”
在五棵樹鎮田豐機械種植專業合作社,滿手油污的合作社經理陳卓在一間貼滿各級領導考察照片的辦公室裏接受記者採訪。他説:“合作社建立之初,一家一戶的農田根本就不能使用機械。”田豐合作社從最初的幾十公頃農田到後來的近500公頃,規模不斷擴大,效益也不斷增加。
“農民把土地託管給合作社,合作社負責整地、播種、管理、收穫、銷售全過程,整個生産過程全部是機械化作業,合作社社員一分錢不投入,到年底一樣有賬算。”陳卓説。
在榆樹市,不少鄉村成立了專業的農機合作社,並採取多種多樣的形式把一家一戶的分散土地整合起來,充分使用大型農機具,從而達到降低成本、增産增收的目的。
“我們2010年被託管的土地每公頃玉米可降低成本800元,增加産量1000公斤,批量銷售每公斤還能多賣0.04元,折算了一下每公頃至少增收2500元。”五棵樹鎮合發村農機專業合作社經理謝大林説。
在劉家鎮劉家村的村部裏,一排排大中型農機具整齊地排列在車庫裏,村支部書記李鐵漢説:“我們村成立了禹舜農機專業合作社,實現了全程農業機械化,合作社連片耕種的300公頃土地,現在只用原來勞動力的20%,剩餘勞動力都可另走生財之路。”
深加工為農業“鍍金” 産業鏈延長促增收
“榆樹的糧食不愁賣,這麼多家企業都在爭咱們手中的糧食呢!”五棵樹鎮合發村農民李軍説。67歲的李軍身上的衣服挂滿了玉米須子,剛剛從秋收現場趕回來的他一臉的興奮,“今年一公頃能拉八車玉米棒子,估算下來一公頃的産量至少兩萬八千斤。現在市場收購的玉米棒子每公斤一塊四到一塊五之間。糧食豐收、收購價還高,今年估計我能賺20萬元左右。”李軍説。
在榆樹市,糧食價格較周邊縣市要高,主要是農産品深加工産業蓬勃發展,為種糧農民帶來了效益,更為榆樹市經濟發展提供了動力。榆樹市通過發揮農業優勢,加快對初級農産品的轉化和加工,不斷延長農業産業鏈條,走出了一條“圍繞農業辦工業,辦好工業促農業”的特色之路。
“中糧集團、泰國正大集團、通威集團、京糧集團等産業化龍頭企業,都把榆樹市當作了發展寶地,目前農産品加工年産值超過100億元,佔財政收入的37%以上。”榆樹市委書記李國強説,目前落戶榆樹市的外埠企業100多家,玉米化工、生物制藥、白酒釀造、畜禽加工等六大主導産業初步形成規模。
“農業是工業的第一生産車間”,榆樹市90%的工業都是農副産品深加工産業。李國強説:“儘管榆樹也要發展工業化、城鎮化,但決不以犧牲糧食和農業為代價。”
産業鏈條一頭連著耕地,一頭連著加工廠,“天下第一糧倉”榆樹市,正伴隨著農業産業化的進程,從一個單純的産糧大市逐步跨入農業強市的行列,一個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縣域經濟強勁厚實、社會事業蓬勃發展的區域性中心城市正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