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為文化騰飛插上翅膀-科技文化交融互動塑造新生活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2月06日 09時55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2月6日電(記者 顧瑞珍、徐硙)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加快發展文化産業、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並強調“推進文化科技創新”的重要性。

    在眾多推動文化發展與繁榮的關鍵因素中,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改革創新對文化的助推作用毋庸置疑。每當科技與文化碰撞交融時,新的文化形態也會隨之産生,並迸發出巨大的能量推動社會進步,影響人們的生活。

    科技創新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引擎

    科技創新是社會文化形態演進發展的催化劑。當今高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在不斷衍化出一批批千姿百態的科技消費産品和服務的同時,也無時不在地塑造和影響著人類物質文明和社會文化的內容和形態,成為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引擎。

    以數字影像、聲光多媒體、LED顯示、數字三維虛擬展示等諸多高新技術為例,正是這些技術的應用,使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演出,在世界範圍內贏得了“美輪美奐”的讚嘆,為觀眾帶來了更為豐富的文化與藝術體驗。而多種新媒體技術在上海世博會的廣泛應用,不僅讓世界各國文化與物産的展示更加異彩紛呈,也為更多歷史文化遺産和藝術珍品的生動再現和廣為傳播開拓了新的形式和手段。

    正如李長春同志所説:“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廣泛應用,極大地增強了文化的創造力和傳播力,催生了一系列新興文化業態和新的表現形式。這些新興文化業態和新的表現形式是文化産業中最具活力和潛力的部分,反映了文化産業未來發展的方向。”

    科技與文化的相互交融將極大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

    “提高文化軟實力”,不僅是我國文化建設的一個戰略重點,也是我國建設和諧世界戰略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前提。

    近幾年,結合科技進步與文化産業發展,讓文化形成國家軟實力也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以鄰國日本為例,進入21世紀以後,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和數字媒體技術的高速發展,以動漫、遊戲等為代表的日本文化創意産品也逐漸風靡全球,極大地提升了日本的軟實力。

    美國文化軟實力的代表——好萊塢電影、流行音樂、快餐、主題公園——規範、強化著美國的價值觀、信仰和生活方式,並潛移默化地向全球推廣。

    這些都在告訴我們,在科技與文化的相互交融中,必須始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主導,不斷增強我國的文化軟實力,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讓科技為文化騰飛插上強勁翅膀。

    科技與文化完美融合將全面塑造我們的生活

    高新技術的發展和在文化領域的廣泛應用,為文化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通過國家科技計劃等渠道的支持,我國從政府正不斷利用高新技術推動文化發展,並取得了顯著成效。” 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與産業化司司長趙玉海説。

    對於未來如何加強和促進科技創新及文化發展的融合,趙玉海表示,為進一步形成和完善有利於文化與科技創新要素有機融合的創新機制,我國將組織實施“文化科技創新工程”,發揮文化和科技的相互促進作用,深入實施科技帶動戰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發揮科技特別是高新技術對文化産業的支撐引領作用。

    “文化科技創新工程將遵循‘面向需求、系統推進,促進融合、加強創新’的原則,從促進文化發展、推動文化建設的高度,加強對文化各重點領域重大科技需求問題的分析凝練,從基礎研究、關鍵技術攻關、先進技術應用、裝備研製和産業環境條件建設等關鍵環節,加強對文化科技發展的系統推進,推動有利於文化與科技創新要素有機融合的創新機制的形成和完善。”趙玉海説。

    談及未來科技創新與文化發展的融合,許多學者對其前景大為看好。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産業研究所所長金元浦表示,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在未來可能全面塑造我們的生活方式。

 
 
 相關鏈結
· 黑龍江:2015年建成完善的公共文化財政保障機制
· “文化雲南網”上線開通
· 北京推出首批15家旅遊文化演出場所
· 稅務部門從三方面完善支持新興文化産業稅收政策
· 蔡武與澤姆萊特就中非、中厄文化關係等交換意見
· 煙草局行業“文化故事大講堂”巡講團舉辦報告會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