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8日電
一、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出口國第二大進口國
2010年1月10日,海關總署宣佈,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2009年中國進出口額仍比肩增長,成為全球第一大出口國、第二大進口國。入世以來,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規模從2001年的5098億美元增長到2010年的近3萬億美元,其中出口增長近5倍、進口增長4.7倍。入世後對外貿易的迅猛發展,有力支撐了中國國民經濟增長,同時也給世界經濟發展增添了動力,實現了中國與世界的“共贏”。
二、中國成為世界多邊貿易體制核心成員
2008年7月,商務部部長陳德銘率中國代表團在日內瓦參加多哈回合的各種形式談判。這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首次參與核心層談判,標誌著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多邊貿易體制核心成員之一。當年11月,中國領導人首次出席20國集團領導人金融和經濟峰會。中國國力的不斷增強,特別是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的突出表現,使得中國在世界經濟舞臺上的核心作用進一步顯現。
三、放開外貿經營權助推民營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2004年7月1日起,我國提前半年履行放開對外貿易經營權承諾,以登記備案制取代實行了50年的外貿權審批制。放開對外貿易經營權極大激發了各類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熱情,為我國外貿出口的大幅度增長和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增添了新的動力。
四、履行關稅和非關稅承諾企業國民受益
2005年1月1日,按照入世承諾,我國全面取消了不符合世貿規則的進口配額和許可證等非關稅措施,這標誌著中國入世過渡期基本結束。與此同時,中國按照入世承諾,不斷降低關稅總水平,從1986年申請“復關”時的43.2%,逐步下降到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時的15.3%,再到2011年的9.8%。中國全部關稅稅率約束在現行水平,不再升高,與發達國家相倣。中國按照承諾降低關稅總水平,取消非關稅措施,極大改善了對外貿易環境,有利於居民和企業降低生産生活成本,保護資源和環境。
五、建立符合世貿規則的市場經濟法律體系
2004年4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由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修訂通過,7月1日起施行。這部對外貿易領域中的基本法律的修訂,是中國履行入世承諾全面清理有關法律、法規的重要標誌。10年來,中央政府共清理各種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2300多件,地方政府共清理地方性政策和法規19萬多件,逐步建立起符合世貿規則的貿易體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進一步完善。
六、政府職能加快轉變世貿理念深入人心
2003年8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由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這部法律對行政許可的設定範圍、權限、程序以及行政許可的檢查監督等作出了明確規定,是轉變政府職能的一個里程碑。2006年元旦零時,中國政府網正式開通。我國根據世貿組織規則採取的一系列措施,結束了過去長達幾十年執行內部紅頭文件的慣例,世貿組織倡導的“非歧視”、“透明度”、“公平競爭”、法制精神等原則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七、內外資企業統一所得稅稅率結束“分制”時代
2007年3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由十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從而結束了中國長達20多年的內、外資企業稅率差異化的做法。對內、外資企業實行統一的所得稅稅率,有利於各類企業在平等的基礎上開展公平競爭,不僅可以使國內企業得到實惠,而且有利於提高利用外商投資質量,改善外商投資結構。
八、傳統優勢産業能量得以釋放
2011年10月21日,世貿組織公佈的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紡織品出口額為770億美元,佔世界市場份額的30.7%;服裝出口額為1300億美元,佔世界市場份額36.9%。中國是當之無愧的世界頭號紡織品和服裝出口大國。加入世貿組織10年來,中國的紡織品服裝、家用電器和電子信息等比較優勢産業潛能得以極大釋放,不僅滿足國內需求,而且使“中國製造”蜚聲世界。
九、中國步入汽車社會産銷量升至全球第一
2011年1月10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宣佈,2010年中國汽車産銷量雙雙突破1800萬輛,蟬聯世界第一,創全球歷史新高。2009年,中國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汽車産銷第一大國。從2001年中國汽車産量僅246.7萬輛,到2010年産銷分別為1826.47萬輛和1806.19萬輛,中國汽車産業的産銷規模、自主品牌建設、對外貿易、産業結構調整等取得了世界汽車産業矚目的成就。
十、運用爭端解決機制捍衛經濟權益漸成常態
2009年9月1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輪胎實施懲罰性關稅。這一特保措施已于當年9月26日正式生效。10年間,隨著我國對外貿易規模迅猛發展,貿易摩擦也隨之增加,運用爭端解決機制,捍衛經濟權益逐漸成為一種常態。自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我國已累計遭受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等國外貿易救濟調查690余起,涉案金額約400億美元,中國連續多年成為全球遭遇反傾銷和反補貼最多的國家。反對保護主義,維護多邊貿易制度成為長期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