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大師精神永勵後人-人民科學家錢學森誕辰100週年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2月10日 16時49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2月10日電(記者 劉奕湛、吳晶晶)他是享譽海內外的科學巨匠、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兩彈一星”元勳,他為祖國和人民留下了彪炳史冊的科學成就和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在錢學森先生誕辰100週年之際,人們緬懷和追思這位科學大師的卓越成就,細細梳理他留下的寶貴精神遺産,以他的精神光芒照亮後人前進的道路。

    報國愛民,他用堅定的信念寫就忠誠

    2009年10月的最後一天,98歲高齡的錢學森永遠地離開了他摯愛一生的祖國和人民。他的一生歷經人生道路的抉擇和個人榮辱得失的考驗,不論遇到多少艱難困苦,他始終保持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對人民的無限熱愛。

    1934年,錢學森抱著“航空救國”的理想赴美深造,臨行前,他向同學袒露心聲:“現在中國政局混亂,豺狼當道,我到美國去學技術是暫時的,學成之後,一定回來為祖國效力。”

    在美國學習、工作期間,他始終心繫祖國,密切關注國內局勢變化,隨時準備返回報效祖國。新中國成立後,他回國的心情更加急迫。1950年夏,他向加州理工學院提出回國探親,但臨行前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拘捕,遭受無理羈留達5年之久。他不屈不撓、頑強鬥爭,終於衝破重重阻力,回到了當時一窮二白的祖國,並立即投身到新中國建設的熱潮中。

    1986年,美方邀請錢學森赴美訪問,以彌補過去對他的不公正待遇,但這種彌補只能以民間方式進行,美國政府不願作出表態。錢老在回復此事的信中説:“我們中國人有國家的尊嚴,美方既不能為過去對我有不公正待遇表態,那我就不能再去美國。”

    在新中國物質技術基礎極其薄弱、人才極度匱乏的年代裏,錢學森帶領大家白手起家,自力更生,攻破一系列重大技術難關,實現了“兩彈一星”偉大壯舉。提及自己的貢獻,他總是謙遜地説:“我個人僅僅是滄海一粟,真正偉大的是黨、人民和我們的國家。”

    錢學森常説,“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自己的祖國”,“中國才是我永遠的家”,“我的事業在中國,成就在中國,歸宿在中國”。樸實的言語展現了他崇高的民族氣節和赤子情懷。

    “錢老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者,他對祖國和人民無限忠誠,始終把愛國、愛人民作為人生的最高境界,自覺把個人志向與民族振興積極聯絡在一起,是愛國知識分子的傑出典範。”中科院院長白春禮説。

    敢為人先,他用創新的精神跨越高峰

    錢學森常説,科學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創新,而真正的創新是敢於研究別人沒有研究過的科學前沿問題,孜孜不倦地攀登科學高峰。

    他一生致力於空氣動力學、固體力學和火箭、導彈等領域的研究和實踐,他善於超前思維、科學預見,提出了許多富有創造性、前瞻性的重要學術思想和有重大價值的建議,解決了一系列關鍵技術難題,實現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1956年,錢學森在周恩來總理的鼓勵和支持下,起草完成了《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意見書》,這為我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創建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

    他受命組建了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所——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並擔任首任院長。作為技術主帥,他帶領科技人員克服重重困難,僅用七年時間,實現了中國導彈從仿製到自行研製的飛躍。

    他還主持完成了“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建立”規劃,參與了近程導彈、中近程導彈和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製,直接領導了用中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中國第一個星際航空的發展規劃……

    當時國內科技人才奇缺,除了錢學森,幾乎沒有人見過導彈。他舉辦導彈技術培訓班,親自授課,親自撰寫的授課教材《導彈概論》,成為中國航天科技的奠基之作,在中國航天事業的起步階段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引路作用。

    1981年以後,錢學森建立了系統科學及其體系,並開創了複雜巨系統科學與技術這一新的科學領域。晚年,他運用系統科學思想構建了新的現代科學技術體系,並在很多學科和領域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創見。

    錢學森熱心培養和提攜後人,善於發現有造詣、有潛質的優秀人才,既積極推薦、委以重任,又嚴格要求、悉心指導,以自己的模範行動和嚴謹作風、學風,培養造就了一大批堪當歷史重任的一流科學家和工程技術專家。

    在實施我國第一枚中近程地地導彈發射試驗過程中,當時研製隊伍中最年輕的王永志針對某技術問題提出了獨到見解,他的潛質引起了錢老關注,從此對他不斷培養和鼓勵,積極推薦他擔任新型導彈的總設計師,王永志後來成長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首任總設計師。

    “錢老的愛國情懷、科學態度、創新精神、誨人不倦和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影響。”王永志院士回憶説。

    而在工作中,錢學森總是身先士卒、親力親為。為導彈衛星發射試驗基地選址,他多次深入戈壁荒漠、高原深山現場勘察。為組織首次“兩彈結合”試驗,他冒著大風和嚴寒堅守陣地,在核彈頭吊裝對接最危險的100多分鐘裏,一直站在導彈旁,給參試人員以極大信心和鼓勵。

    他治學嚴謹、精益求精,從不以權威自居、不以名望壓人,他多次強調:“沒有什麼權威,不能搞一言堂,大家充分發表意見,互相交流,爭吵一下也沒有關係。”對他人請教的每個問題,他都認真作答,甚至連一個錯字都不放過。

    淡泊率真,他以坦蕩的襟懷詮釋人生

    錢學森不僅以自己嚴謹勤奮的科學態度為國家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態度詮釋了一個科學家的人格本質。

    錢學森的學術助手涂元季曾談到錢學森的“七不”處世原則:一是不題詞;二是不寫序;三是不參加任何科技成果評審會和鑒定會;四是不出席“應景”活動;五是不兼榮譽性職務;六是上年紀後不去外地開會;七是不上任何名人錄。

    為集中精力思考和解決重大技術問題,錢學森在擔任國防部五院院長三年後,主動辭去了院長職務。從此,他幾乎只任副職,由五院副院長,到七機部副部長,再到國防科委副主任等,專注于我國國防科技發展的重大技術問題。

    錢學森一直不願接受“導彈之父”或“航天之父”的稱呼。他曾堅定表示,航天是一項大規模的科學技術事業,其成就應要歸功於集體,自己只是恰逢其時,做了該做的事情。

    錢學森從1960年搬入北京航天大院,居住在此直至過世。其實,他完全可以享受住小樓的待遇,組織上也曾多次提議為他改善住房條件,但都被他婉言謝絕。他多次捐資給學校、基金會,支持科技發展和社會建設,而自己卻常年穿著簡樸的藍色卡其布上裝和軍便褲,用的是一個陪伴他40年的公文包。這些點滴細節,無一不彰顯著錢學森高風亮節的大師風範,更詮釋了他無私的價值追求。

    錢學森在中科大講授《火箭技術概論》時,了解到班裏三分之二的學生家境貧寒,買不起計算尺。於是,他捐出自己的稿費、獎金總計1.1萬元,給班裏所有的同學補齊了計算尺。

    他倡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始終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1964年,新疆農學院一名青年教師給錢學森寫信,指出他新近發表論文中的一處錯誤。錢學森立即回信表示感謝,還建議他將修改意見寫成文章,發表在由錢學森本人主編的《力學學報》上。

    “我國幾代航天人都是在錢老的指導、影響下成長起來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曾廣商回憶説,1959年自己被分配到五院一分院時,錢學森還兼任院長,他非常重視年輕人的培養,告誡大家趁精力旺盛時期刻苦“爬坡”,夯實基礎,增強本領。後來他不再兼一分院院長了,仍舊深入基層,親自聽取彙報,召開座談會。

    直到晚年,錢學森思考最多的仍是國家創新人才的培養問題,他認為中國現在缺乏拔尖的科技領軍人才,而這是一件關係國家長遠的大事,一定要辦好。

    “錢學森是偉大的人民科學家,他是一面永遠飄揚的旗幟,他的學術魅力和人格魅力將影響和感召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説。

 
 
 相關鏈結
· 使同胞過上有尊嚴幸福生活——走進錢學森圖書館
· 紀念錢學森同志誕辰100週年座談會在京舉行
· 紀念錢學森同志誕辰100週年座談會8日在北京舉行
· 錢學森誕辰100週年座談會舉行
· 錢學森圖書館即將正式開放
· 中科院舉行紀念會緬懷科學家錢學森誕辰100週年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