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迎難而上開新局——如何看待我國經濟增速放緩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2月11日 07時38分   來源:人民日報

    歐債危機、美債危機、通貨膨脹、“硬著陸”危險……盤點“十二五”開局之年國民經濟的關鍵詞,困難和複雜超乎想象。

    速度雖然放緩,但全年仍將增長9%以上

    觀察2011年中國經濟的走勢,從應對金融危機實施一攬子計劃後的強勁反彈,轉向自主穩定增長的特點十分鮮明。

    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2009年和2010年我國實施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在國民經濟實現向好回升後,面對外部流動性氾濫、國內通脹預期居高不下的新情況,2010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今年宏觀調控的基調定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2011年,在世界經濟復蘇一波三折、發達國家經濟增長明顯減速的背景下,中國經濟不乏亮點:儘管GDP增速在逐季回落,但今年前三季度累計仍然增長9.4%,預計全年增幅將超過9%;在旱澇天災輪番襲來的年景裏,農業再獲豐收,實現半個世紀以來的首次“八連增”;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其中,一至三季度農民人均現金收入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了13.6%,是歷史罕見的高增長,比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高5.8個百分點。此外,物價高位回落、就業持續增加、效益不斷提高……一系列成就來之不易。

    與此同時,從去年四季度開始,國民經濟增長出現了放緩的態勢。今年前三個季度的增長率分別為9.7%、9.5%、9.1%,增幅的逐季回落顯而易見。經濟增速放緩原因何在?

    從外部環境看,發達國家經濟復蘇遇到挫折所導致的外需下降是主要原因之一。近幾個月的出口規模逐步顯現穩中回落的態勢,並已連續3個月下降。據海關統計,今年9月份出口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8個百分點,10月份出口增速又比9月回落1.2個百分點。從內部環境看,“經濟走勢的回落不是因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發生了根本變化,而是前期刺激增長政策退出以及刺激的力度和效果遞減的反映,是主動調控的結果。”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分析説。

    從投資看,今年1—10月,固定資産投資的增幅比上半年回落了0.7個百分點,投資的新開工項目及資金到位率也都有回落。投資增速回落的趨勢,與銀行信貸資金逐步收緊、房地産等領域的調控力度加大直接相關。以房地産和鐵路投資為例: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速從年初的35.2%,回落到1—10月份的31.1%;今年前10個月,鐵路完成固定資産投資4289.9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5.2%。

    從消費角度看,前十個月全社會商品零售總額比去年同期名義增速回落了3個百分點,實際增速回落了近4個百分點,這種回落主要是因為汽車銷售的增速大幅回落,以及與房地産銷售相關的建材、傢具類消費的增速回落帶來的。根據盛來運的分析,“今年前9個月汽車消費增速為9%,比去年同期回落了20個百分點。僅這一項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影響就有3個百分點。另外由於房地産調控,商品房銷售下降,相關的建材和家居的消費增速也回落了五六個百分點。這兩項都與刺激政策力度減弱和退出相關。”

    此外,規模以上工業經濟增速一季度為14.4%,二季度為14%,三季度為13.8%,這種回落一方面與需求變動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實施節能減排政策、對高耗能和高污染的行業進行主動調控有關。

    雖然逐季回落,但前三季度GDP增速都保持在9%以上,規模以上工業經濟增速也都在14%上下不到一個百分點的幅度在運行,固定資産投資增速在25%左右波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扣除物價因素後的實際增速也很平穩。“從這些指標來看,雖然今年前三季度經濟增速在回落,但回落都不大,基本運行在穩定增長的區間。”盛來運説。

    在國內外經濟環境錯綜複雜的情況下,今年預計全年GDP增速仍將保持在9%以上,我國仍將是全世界增長最快的經濟體。

    適度回落也是機遇,抓緊結構調整

    奔跑的中國經濟放慢了腳步,但“放緩”也是一種機遇,許多學者都不約而同地提出:“應該抓緊增速放緩這一機遇調整結構。”  

    無論是解決經濟發展的深層次矛盾,還是迎接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産業革命的機遇及挑戰,推進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更加緊迫!中國經濟景氣中心副主任潘建成提出,“我們應該擔心的不是硬著陸,而是轉型的成效不明顯”。中國的結構調整要做的事情很多,而現實是人們更看重GDP的增長,似乎騰不出手來推進調整。例如,我們強調要改變經濟增長對投資的依賴、對重工業的依賴,可是今年以來重工業增長一直快於輕工業增長。又如,“十二五”規劃提出,第三産業比重5年內要提高4個百分點,但事實上2010年比2009年下降了0.4個百分點,今年一到三季度比去年同期又下降了0.4個百分點。再如,“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但今年1—3季度,雖然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大長13.6%,城鎮居民收入增長卻只有平平的7.8%,明顯與9.4%的GDP增幅沒有同步。這説明目前我們的經濟發展模式,總體上沒有大的改觀,現在走的基本上還是靠投資擴張推動增長的老路。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認為,我國現階段潛在經濟增長率在9%左右,經濟增長速度過快,需求過旺,必然引發物價上漲,形成通脹壓力;相反,如果經濟增長速度調整到合理區間,更加接近潛在增長水平,總需求和總供給大體平衡,物價上漲就會得到有效控制,通脹壓力就不會那麼大。經濟增速適度放緩,還有利於把各方面的注意力引導到調整結構和提高增長質量效益上來。經驗表明,在現有經濟增長方式下,增長速度過快,提高居民消費率、提高服務業的增加值和就業比重、提高居民收入佔國民收入比重、降低能源資源消耗和排放強度等結構調整目標很難落到實處。

    目前,中國的資源産品對進口的依賴度較高,原油進口超過50%,鐵礦進口超過60%。盛來運表示,“我們經濟增長越快,需求越高,國際産品價格越是居高不下。所以,經濟增速的適度回落,有利於改善市場供求關係,有利於緩解輸入型通脹壓力,有利於緩解資源環境的瓶頸制約,也有利於各方面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調結構、轉方式、保民生上。”

    “結構調整機遇難得,時不我待!經濟增速放緩一般是調結構的最佳時機,同時我們面臨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産業革命的機遇和挑戰,加快結構調整的壓力進一步加大。”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盧中原這樣呼籲。

    不唯速度,也要重視速度問題

    增速放緩不改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

    從需求方面看,中國的工業化、城市化仍然處在快速增長的時期,每年新增的城市人口,加上已經進入城市的農村轉移人口逐步轉化為城市居民,將創造出巨大的城市住宅、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需求。同時,我國地區發展不平衡形成了要素和産業發展的互補性,擴展了經濟發展的空間。新的區域增長極不斷出現,可以有效帶動投資和消費的增長,提供更大的市場規模和迴旋餘地。最值得我們樂觀的,是國內消費市場的潛力巨大。我國仍處於消費升級的關鍵階段,居民消費結構正從吃穿等生存性消費向住、行、教育等發展型消費升級。據盛來運介紹,消費結構升級2000年以來開始加快,2005年升級速度更快,但總體看,消費升級仍有很大的空間,並且會持續較長時間。“我們的恩格爾系數還是比較高,農村還是在40%以上,而發達國家是10%左右。另外,住房、汽車消費仍有很大的空間。儘管受宏觀政策影響消費有波動,但只要收入分配解決好,增長趨勢不可逆轉,消費對經濟增長會形成強勁的拉動作用。”

    從供給方面看,長期緊缺的資金已經變為比較寬裕,勞動力總量巨大的優勢還會持續一段時間。雖然隨著中國人口結構變化和勞動年齡人口增長放緩,由勞動年齡人口比重帶來的“人口紅利”將逐漸消失,但人力資本提升空間較大,政府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加之家庭規模縮小和收入增長,使人均人力資本投入明顯提高,將對經濟增長産生重要的積極影響。

    我們已經在困難和挑戰中度過了“十二五”的開局之年,我們有理由對中國經濟穩定較快增長保持信心。

    同時,也要看到,經濟總量雖然已經位居世界第二,但我國仍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無論是完成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歷史任務,還是解決巨大的就業問題,都需要保持合理的經濟增長速度。速度太高了不行,速度太低了也不行。我們既要提高對速度放緩的耐受力,理性看待速度回落,也要提高宏觀調控的靈活性,高度重視經濟運行中的新情況新問題,預調微調,促進經濟保持合理的發展速度,避免大起大落。當前,國際經濟環境更趨嚴峻,外部需求可能會更加緊縮,一些因素也制約國內需求的增長,部分中小企業經營困難,這些都加大了保持經濟適度增長的壓力。中央已經提出加強預調微調,提高宏觀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採取了一些必要的調控措施,這為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有力保證。

    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全球經濟,2012年的中國經濟仍然是困難與希望同在,挑戰與機遇並存。走過開局之年,我們更需堅定信心,沉著應戰,抓緊歷史機遇完成“十二五”規劃的宏偉藍圖,在轉變發展方式的道路上穩步前行,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朱劍紅)

 
 
 相關鏈結
· 10月PMI再現回落報50.4% 經濟增速或將繼續降低
· 電子業支撐工業增長重慶經濟增速首次居全國第一
· 中國經濟增速放緩-達沃斯論壇關注我經濟增長質量
· 樊綱:中國未來經濟增速放緩將有利於其經濟發展
· 2010年我國經濟增速修訂為10.4%
· 統計局副局長:經濟增速一定範圍波動是正常現象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