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生根“大黨建”:國土資源部深入開展“聯創齊爭”創先爭優活動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 從黨建與業務工作的融合入手,將業務工作的薄弱環節作為黨建工作的重要抓手,打破部門、行業和地區界限,以“部省聯合”形式,聯手共創先進基層黨組織、齊心爭做優秀共産黨員……
這是國土資源部在創先爭優活動中,探索開創的“聯創齊爭”大黨建工作模式。
“這裡的一些農村集體土地依鄉規民約劃定,沒有書面登記。隨著土地附著的利益逐步突顯,矛盾相對集中顯現。土地確權登記對農村社會穩定十分重要。”這是2011年11月3日網絡上一條微博的內容。博主是國土資源部機關的一名年輕幹部。
在10月20日國土資源部啟動的“三進四同”活動中,這名年輕幹部作為第一批下基層的人員,隨同部裏另外9名基層工作經驗未滿兩年的年輕幹部,來到廣西百色基層國土資源所進行學習鍛鍊。
和他們同批的另外20名年輕幹部,分成兩組分赴江西贛州、寧夏固原等艱苦地區。在他們之後,另外60名年輕幹部也將分兩批進入三地的鄉鎮國土資源所、地質隊、礦山企業(“三進”),與基層幹部群眾同吃、同住、同工作、同學習(“四同”)。
“三進四同”瞄準革命老區、貧困地區以及礦産資源管理、地質災害防治任務比較重的地區。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張少農説,這次鍛鍊就是要使機關年輕幹部更加理解基層、懂得基層,深化對國情、世情、民情的認識,真正把握國土資源工作實際;就是要使大家更加理解群眾、懂得群眾,知道群眾的困難和疾苦,真正樹立群眾觀念;就是要使大家更好地在基層實踐中錘煉黨性、增長才幹,提高做群眾工作、處理實際問題、應對複雜局面的能力。
在廣西百色,在寧夏固原,在江西贛州,這些從家門到校門再進機關大門的“三門”幹部,在基層的鍛鍊中成長,每一天,都在微博上記錄下自己的點滴感悟——
“上午開展土地執法巡查,感覺基層的同志太辛苦了,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一個國土所只有3個人,又要巡查礦山安全,又要開展土地執法,還要完成徵地任務……”
“在工作現場,我自豪地看到部印製的明白卡,腦海中反復出現一句話:‘只要為百姓幹實事,就一定受擁戴’。”
對很多年輕黨員幹部來説,這次下基層,不僅是一次生命歷程的全新體驗,更是一次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全新啟迪。
“多虧了找水隊,多虧了‘N+1’!”在寧夏固原,參加“三進四同”基層鍛鍊的年輕幹部從當地老鄉嘴裏聽到最多的,就是這兩句話。老鄉們所説的“N+1”,指的是“國土資源部機關及直屬單位+寧夏固原”聯創齊爭工作模式,從最初的“4+1”、“6+1”,發展到“9+1”。
革命老區固原,境內生態脆弱,地質災害頻繁,水資源和環境問題尤為突出。
針對這種情況,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等部門聯合當地開展地質災害危險點移民搬遷項目、勘查找水項目、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和國家地質遺跡保護項目,總投資1.04億元。安排4項工作,包括地質災害危險點移民搬遷項目,涉及113戶491人;勘查找水項目,擬打井11眼,解決11個村群眾用水困難及部分特色農業用水需求;2個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和2個國家地質遺跡保護項目。
9月20日,43名黨員幹部分成4組分赴彭陽縣紅河鄉黑牛溝村、西吉縣吉強鎮楊坊村、西吉縣火石寨鄉蟬窯村、原州區頭營鎮楊莊村,就地災防治、礦山環境治理、地下水勘查開發、地質遺跡保護等題目展開調研,並與當地老鄉同吃、同住、同勞動。活動結束後,他們帶回了厚厚的調研日記、專題報告,也在寧夏多了牽掛的“家人”。
一位村支部書記發來短信:“‘N+1聯創齊爭’三同活動心連心:黨的心和人民的心,城市和農村的心,感恩的心,溫暖的心,民族的心,把我們鑄成了一塊金,有了這塊金我們將走向繁榮昌盛。”
10月10日,3名村支書走上國土資源部機關的學習大講臺,向數百名機關幹部介紹了“要有公心,要能吃苦,要能受怨,要辦實事,要強班子,要講民主”經驗……
今年3月以來,國土資源部相繼聯合廣西、浙江、寧夏、江西等四省(區)委開展“聯創齊爭”創先爭優活動。
目前,聯創齊爭黨建模式已然落地生根:寧夏固原市的部分民眾解決日常生産生活用水困難的日子指日可待;國土資源人心中那份真摯的感動,正在逐步外化于工作幹勁中;社會各界對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難處也漸趨理解……
“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部省“聯創齊爭”的大黨建工作平臺,為廣大機關幹部提供了“接地氣”的機會,也為地方和基層群眾提供了表達訴求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