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1月3日電(記者王俊祿)春節臨近,浙江杭州市余杭區喬司鎮三角村專職社工陳劍又開始忙活起來。村裏幾百家企業的用工需求要提前匯總,以免開春遭遇“民工荒”。像陳劍這樣專職服務農村的社工在余杭有近千名。他們紮根全區188個村,提供“家門口”式的社區服務。
三角村流動人口是本地人口的近10倍,每年經陳劍介紹實現就業的外來務工者多達四五千人。新年伊始,余杭區《農村社區公共服務規範》正式實施,在國內率先提出農村社區公共服務的量化標準。這意味著跟陳劍一樣的992名專職社工的職責、待遇等問題得到進一步明確。
“我們村的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站實行‘村民事務全程代理制’,村民的建房、求學、計生、工商營業執照辦理等事務都在代理範圍之內,那服務可是五星級的。”家住余杭經濟開發區上環橋村的陳洪亮説。足不出村,就可享受政府公共服務,成為余杭農民的真實感受。
2007年5月,余杭區被民政部命名為“全國農村社區建設實驗區”。這個區在農村社區建設實驗全覆蓋的基礎上,進一步向規範化、標準化、制度化方向發展,探索建立了農村社區“五落實十服務”的公共服務模式。“五落實”是指落實服務場所、規範、隊伍、保障、實效等,“十服務”包括生産發展、全程代理、環境保護、健康、農村文化等10項服務內容。
據余杭區民政局副局長魏金闐介紹,目前余杭每個村都已建立了集管理、服務和活動於一體的農村社區服務中心,每個中心平均達到了1233平方米。然而,為避免其“空殼化”,真正為村民辦實事,余杭加強了農村社區公共服務站職業化、專業化隊伍建設,探索了“選聘結合”“承諾評議”制度,1000戶(含)以上的農村社區公共服務工作站按6名社工配備,999戶以下的按5名配備,村幹部和大學生村官符合條件的直接聘用,其他人員實行選聘。截至目前,全區188個農村社區公共服務中心共聘用社工992人。
24歲的社工章紅偉學的是工商管理專業,目前負責三角村的居住證辦理,每年有4.2萬個證件經他手辦出。如今,他這樣的年輕大學生也在農村實現了就業。據魏金闐介紹,余杭區專職社工福利待遇接軌城市社工標準,由區級財政補助50%,鄉(鎮、街道)補助50%。這樣,農村社工的年平均工資可達5萬元左右。
與此同時,余杭還創新建立了第三方評價體系,針對農村社區公共服務項目、社區公共服務滿意度等,委託第三方進行獨立測評,測評結果將作為各級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據。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陳麗君認為,余杭區加強農村社區化管理的探索,對實現農村社區公共服務的標準化、精細化和規範化,具有示範標桿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