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溫暖常在——"中國網事·感動2011"草根英雄譜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1月16日 17時15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月16日電(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許雪毅、肖春飛)16日,“中國網事·感動2011”年度網絡人物站到了聚光燈下。

    以愛的名義,讓我們銘記這些名字:吳菊萍、鄭定祥、歐興田、石青華、陳賢妹、譚定才、胡艷蘋、艾尼亞特·斯拉木、鐘晶、陳文原。

    他們如此普通,就像大地上纖弱的野草,大海中沉默的浪花;他們又如此偉大,他們是我們社會的脊梁,他們正書寫著我們當代的心靈史。

    在當今時代,許多人迷失自我,這些草根道德模範,是一面鏡子,讓人們看到了自我向善的一面,看到了道德實踐後的自我愉悅,看到了內心渴求的精神力量。

    他們的力量就是我們的力量,網上網下,人人都是道德的實踐者。一個人可以感動一群人,一群人才會感動整個中國。

    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感動

    向他們致敬,也是向超越物質束縛的精神力量致敬!

    當58歲的重慶“棒棒哥”鄭定祥挑著兩大袋羽絨服在大雪寒風中苦尋僱主,在一些人眼裏,這個舉動有點“傻”:這兩大袋衣服值好幾千塊,還不如賣了換點錢。鄭定祥確實缺錢:妻子得了重病,農村老屋破舊不堪,做‘棒棒’賺的都是幾元幾元的辛苦錢,況且現在年紀大了,腿腳慢了,攬活兒越來越難。

    但鄭定祥的邏輯很簡單:貨物是僱主的,就應該還給他,我只想拿回我該得的10元棒棒錢。面對記者的提問,他説:“缺錢不缺德。”

    一句“缺錢不缺德”讓“棒棒哥”爆紅網絡,近4萬個網頁、上萬條微博,網民們熱烈轉述他的故事,積極評議他的精神。一些網民甚至把“缺錢不缺德”當作網絡簽名。

    作為“中國網事·感動2011”年度網絡人物,鄭定祥帶給我們感動的同時也帶來思考: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如何守住道德底線;在“錢”與“德”面前,該如何抉擇。

    當矮小、瘦弱的陳賢妹將被車碾壓的小悅悅抱起來的時候,她想不到自己因此成為輿論中心。目不識丁的陳阿婆很不解:“我在廣州那邊救人,那些人坐單車坐三輪車摔倒我去拉他們起來,也沒事啊,我怎麼知道這次捧起一個小女孩會是這麼大的一件事。”

    陳賢妹不知道,在她之前,已經有18個路人“路過”小悅悅身邊而沒有採取任何行動。對陳賢妹來説,抱起小悅悅只為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對於良心,北京師範大學文化學者于丹認為,良心是我們內心對是非一種很本能的判斷……我們今天堅持平凡的良心,不是因為我們崇高,正因為我們脆弱。因為我們和我們的老小都需要平凡的良心,也許就在下一分鐘,也許就在下一個路口。

    在物質之外,草根英雄展示了另一種“快樂”的可能性。“修橋大爺”艾尼亞特·斯拉木説,以前有一個學生掉到河裏,這件事情促使我下定決心要修這個橋。修橋給我帶來很大的快樂。“有人説,我這麼大歲數,我把錢拿來改善生活不行嗎?我想不是這樣的。我把橋修好,學生能安全通過,這比改善生活更讓我有滿足感。”

    騰訊網網友“雅昕”説:艾尼亞特大叔,你就是我心中善良的化身,用平凡譜寫的真愛,好人一生平安。我感慨好人是很多的,心在震撼的同時也希望這樣的好人能多些、再多些。

    是的,我們的身邊並不缺少鄭定祥、陳賢妹、艾尼亞特這樣的好人。無論社會如何變遷,時代如何發展,總有一些基本原則值得肯定和弘揚。“中國網事·感動2011”年度網絡人物以他們瞬間的選擇或者長期的堅守告訴我們,精神的力量讓人震撼,做一個好人其實很幸福。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到。

    網絡“正能量”的大集合

    向他們致敬,也是向他們身後千千萬萬的支持者致敬!

    當陌生女童妞妞從10樓墜落的一瞬間,80後年輕媽媽吳菊萍甩掉高跟鞋,向空中伸開雙臂。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一種愛的本能,但也離不開日常生活一點一滴的積累。記者回訪吳菊萍時注意到:吳菊萍經常會上班早一點,到辦公室先幫十幾個同事打開電腦,以便同事上班時可以直接使用。她的理由很簡單:一個關心社會的人,首先要關心自己身邊的人。

    從關心身邊的人做起,一切變得具體實在。網絡時代把越來越多事情變成“身邊事”,把越來越多人變成“身邊人”。圍觀、轉發、評論、網上網下聯動,網絡讓我們每個人都成為“缺席的在場者”,整個社會成為一個巨大的社區。人人都可以互相關照、彼此守望,人人都是道德實踐者。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日前披露的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將正式邁入“5億網民”時代。在推選“中國網事·感動2011”年度網絡人物時,“頂起!”“支持!”“愛心感動世界!”“我真想給每個人都投上一票!”網民們用自己的方式向心目中的草根英雄致敬。

    在網民心中,他是英雄,因為他“自強不息”。被網友稱為“犀利收碗哥”的陳文原是福建農林大學的一名普通大學生。在網友拍攝的視頻中,他“每秒出手三次,每天中午兩小時收近2萬個碗盤”。在學校餐廳勤工助學崗位上“犀利收碗”的背後,是他作為貧困大學生“自強自立不自卑,小事認真做,平凡也能有精彩”的人生態度。他的經歷告訴我們,年輕人可以沒車沒房沒經驗沒地位,但必須有夢有心有勇氣有堅持。

    在網民心中,他是英雄,因為他“一諾千金”。只為60多年前對戰友的一句承諾,86歲的歐興田放棄天倫之樂,拖著病弱之軀,自帶乾糧,兩年內四上北京、走訪六省,為重建淮北西大門抗日烈士陵園四處奔走,並堅持為2400多位犧牲的戰友們守墓30年。歐興田的守望故事,通過互聯網廣為傳播,感動了無數網民。

    在網民心中,他是英雄,因為他“大愛無疆”。“白菜爸爸”石青華創辦“光愛之家”,與103名流浪、傷殘兒童不離不棄。8年艱辛歲月,石青華為讓“家”裏的孩子們吃飽穿暖日夜奔忙。8年來,有300多名流浪兒童從這裡走出去,融入社會;8年來,他用光和愛打開一個個孤單的心靈;為了別人的孩子,石青華甚至顧不得照顧自己的妻兒。網友稱讚他:“心中有愛有責任,為流浪兒童撐起一個溫暖的家。”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對善良、真實、美好的嚮往,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明天的生活會更好。網絡與草根的互動激發了一種良性效應,正如網友對這次頒獎典禮所説的,“這是網絡‘正能量’的大集合!”“它讓草根英雄進入我們的視野,並放大了我們的共鳴,讓更多人感動的力量不斷傳遞。”

    草根道德群像令人期待

    向他們致敬,也是向愛致敬,向我們共同的未來致敬!

    當璀璨的燈光為我們的年度網絡人物亮起,照亮的是我們社會的道德群像。

    這一刻,“拐杖老師”譚定才激動萬分。20多年來他教了3000多名學生,他們有的在西安,有的在北京,而作為老師的譚定才這是第一次走出大山。典禮過後,他依然會回到地處鄂西山區的偏遠教學點,那裏校舍破舊、黑板殘缺,卻有他割捨不了的孩子。

    這一刻,“最美鄉村女老師”鐘晶身著苗家鄉親專門給她做的衣服出現在舞臺上。2008年,為了與在鄉鎮工作的丈夫團聚,鐘晶辭掉貴陽大醫院的工作,來到貴州省黔西南州貞豐縣龍河村衛生室。不久丈夫調入州府,她卻仍然堅守大山深處。她説:“不是農民去城裏當企業家才是成功,城裏人到農村來工作得到村民尊敬也是一種成功。”

    這一刻,智障救助者胡艷蘋被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的志願者簇擁著。2001年,她7個月大、患有先天智障的兒子離開人世,此後她開始收養救助智障者,9年收養救助28名智障者,讓他們滿足溫飽而且活得有尊嚴。她希望,對智障者的關心能夠不斷傳遞下去。

    璀璨燈光照亮的是生活中的無數草根。他們普普通通,常年為柴米油鹽奔波勞頓,他們默默無聞,經常被忽略。但無論外在狀況如何,他們遵從內心的聲音,他們的選擇很簡單。唯其簡單,才更有力量。這是精神的力量,真實的力量,人性的力量。

    新華網網友“U友”説:什麼是中國最美的人?應該是對社會、對國家、對人民有所貢獻的。他就是中國最美的人,因為他心靈美。

    多彩貴州印象網站編輯石培欽説,近年來,關於道德的討論從未停止。“中國網事·感動2011”網絡人物用最有力的方式對當前社會道德的滑坡現象進行了回應和交鋒。有那麼多值得頌揚的平凡人事跡,有那麼多相信正義和善良的人們,中國社會的道德建設是光明的。活動的成功舉辦凝聚了人心,更提振了我們的信心。

    草根力量生生不息,草根英雄與時代同行,讓草根群像的道德能量成為我們最值得期待的軟實力。

    時光無法留住,猶如流水淌過,我們在沖刷中成長或老去。但是,因為有愛,歲月長河更多是溫暖而非冰涼。這個世界,我們同在,溫暖常在!  

 
 
 相關鏈結
· 圖表:“中國網事·感動2011”年度網絡人物大型評選活動
· "中國網事·感動2011"年度網絡人物評選開始投票
· "中國網事·感動2011"第四季度人物評選結果揭曉
· "中國網事·感動2011"第三季度網絡人物評選揭曉
· “中國網事·感動2011”第二季度評選結果揭曉
· “中國網事·感動2011”一季度網絡人物評選揭曉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