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寧3月12日電(記者 駱曉飛)鋪通一條路,方便一方人。近年來,在國家加大農村牧區公路建設投資的基礎上,青海省搭建多元化融資平臺加快提高幹線公路等級,在農村牧區啟動村道硬化、通村油路和便民橋梁建設項目,支持生態移民區、遊牧民定居點和農牧業産業園配套道路建設,使公路交通的便捷性和通行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過去,對玉樹縣巴塘鄉當托村的200余戶藏族牧民而言,去趟鄉政府都像“出遠門”。50多公里的山路,備上乾糧,騎著馬,來回要花去2天時間。兩年前,隨著一條砂石路鋪到村口,這種狀況徹底改變。
“這兩年,村子裏家家戶戶都買了摩托車,汽車增加了幾十輛。現在,牧民們開車到鄉上、縣城,一天可以跑兩個來回。”當托村牧民江永秋加説。而今,根據有關規劃,這條砂石路要升級為水泥路。
青海省交通廳廳長楊伯讓介紹,“十一五”期間和“十二五”開局之年,青海農村牧區公路建設累計投資超過150億元,共完成新改建農村牧區公路3萬餘公里。僅2011年,青海省全年完成交通固定資産投資135.56億元,同比增長21.62%,建成高速公路1000余公里,新增農村公路1767公里,完成鄉村便民橋梁306座。
“這幾年,青海公路通車里程不斷增加,公路等級快速提升,一個以高等級別公路為骨架,通鄉、通村公路為脈絡的高效便捷的公路運輸網絡已基本形成。”楊伯讓説,現在,6個自治州都通了高等級公路;幾千個村子,沒有一個不通公路。
據了解,在青海公路建設大發展過程中,秉承“經濟、合理、安全、環保”的原則,通過加大養護投入和環保投入,築“綠色路”、養“環保路”的理念已深入公路建設的每一個角落。
過去,修路就近取料,不僅破壞了生態,也很不安全。近兩年,交通部門投入近10億元對料坑進行平整和植被恢復。不僅如此,近兩年的新建公路項目中,只要條件允許,都是按照低路堤、緩邊坡的建設理念,採取“草皮移植養護”“以橋代路”等措施,做到公路與周邊自然環境相協調,減少環境破壞。
玉樹災後重建中的共和至玉樹公路項目,就對環保進行了專項設計、專項投資,制訂詳細的環境保護施工指南。“這條公路投資預算中,生態投入佔總投資的4%。”楊伯讓説,青海公路交通建設不僅要保暢通、保安全、求便捷,而且要按照“最大力度保護、最高程度恢復”的原則鋪築“生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