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4月8日電(記者孫麗萍、許曉青)十七屆六中全會以來,我國文化界正在展開一場文化體制改革的攻堅之役。
不久前發佈的《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指出,我國文化體制改革重點任務將於2015年基本完成。中國文化體制改革將如何向“深水區”涉進,不斷破除深層次矛盾,推動創新、激發活力,實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記者在文化領域一線展開調查。
“轉企改制”進入“收官”階段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繼續推動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要內容。
專家認為,作為今年文化體制改革的重點,國有文藝院團的轉企改制工作已經進入了“收官”階段。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文化系統2102家承擔改革任務的國有文藝院團,已完成和正在進行轉制、撤銷和劃轉的院團1367家,另有269家院團已經確定了改革路徑。
作為文化體制改革的親歷者,江蘇省演藝集團有限公司昆劇院院長柯軍介紹説,轉企改制有效地釋放了文化生産力。改制之前,許多江蘇崑曲人都憂心忡忡。然而,現實勝於雄辯。“2011年,江蘇省演藝集團經營收入達到1.48億元,是改革前的20倍!”
截至2011年年底,海派雜技的創新之作——《時空之旅》,已經以票房收入逾2.5億元的傲人成績,刷新中國演出業的紀錄。中國雜技家協會主席邊發吉對此解讀説:“上海雜技的‘出人、出作品、出效益’,跟改革密切相連,正是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帶來的效應。”
“十七屆六中全會之後,院團要不斷深化改革,還要面對不少難關”。上海文廣演藝集團總裁吳孝明歷數這些“難點”道:“從事業單位轉為國有文化企業,肩上的社會責任只有增加,絕無減少,政府對於企業是否能‘再扶一程’?目前國內演出消費市場還未完全形成,演藝企業利潤不高,國家能否對文化企業從‘減免所得稅’變為‘減免營業稅’?”吳孝明坦言,轉企不是終點,而是起跑點。從長遠文化戰略而言,我國要培養一批具有活力、競爭力和文化傳播力的文化企業,但在現階段,這既需要企業自身激發活力,也需要政策繼續“給力”。
金融扶持政策待解文化企業“融資難”
中國作家出版集團近期在引進銀行戰略投資過程中遭遇“難題”:出版社的品牌無法確切估值。事實上,在我國,長期以來文化企業的無形資産評估認定都是一個空白領域。
“作家出版社的品牌有多少價值?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出版社擁有的近萬種出版物版權又有多少價值?按理説這是一筆巨大財富。但是,企業談判一般根據資産和利潤評估價值。文化企業想做大做強,想在資本市場上‘融資’,卻隔著這道無形、有形之間的門檻,邁不開腳步。”中國作家出版集團黨委副書記葛笑政説。
文化企業“融資難”,遠非僅此一例。上海百年文化老字號“朵雲軒”的融資計劃,也因為相同的原因——品牌等無形資産難以確價,而不得不擱置。
學者分析指出,文化産業投融資是關係文化産業發展和能否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的根本性問題,難題亟待破解。
在半個月之前,上海文化産權交易所北京總部“鳴鑼開市”,來自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中國出版集團等14家中央文化企業的200余個文化項目,同時滾動出現在交易廳的電子屏幕上,尋找海內外買家。上海文交所總經理張天説,未來三年內,上海文交所將根據中央試點部署,率先探索破解文化企業“評估難、融資難、拓展難”等諸多問題,尋找文化與金融資本有效對接、融合發展之道。
文化體制改革攻堅需要多方合力
長期研究文化體制改革的學者巫志南認為,十七屆六中全會以後,文化體制改革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改革的任務更艱巨、更複雜、層次更高。
“讓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讓中國文化走出去影響世界,無不需要文化向其他領域進行跨界‘融合’。如果文化不能跟科技融合,那麼,創新很難;如果文化不能跟金融融合,那麼做強文化産業很難;如果文化不能跟貿易融合,那麼‘走出去’很難形成規模。”巫志南認為,我國當下的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應該重點推動文化産業在“融合”中實現創新。
事實上,從去年底到今年初,從國家層面加快探索文化體制改革的一系列重大項目已經頻繁落子,推動文化融合創新、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為實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謀篇佈局”。
去年11月18日,國家廣電總局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宣佈我國首個國家級網絡視聽産業基地落戶上海,投資達35億元,未來將圍繞互聯網視聽産業形成完整産業鏈,構建技術先進、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現代傳播體系;就在同一天,作為我國探索對外文化貿易的首塊“試驗田”,上海外高橋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由文化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宣佈揭牌,為中國文化企業、産品和服務貿易走出去搭建橋梁。
2012年3月11日,總投資達50億元人民幣、建築面積逾50萬平方米的第二個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北京國際文化貿易服務中心,也緊隨其後,在北京順義奠基動工。
文化界人士觀察到,近期我國已經出臺多個涉及文化産業的政策性文件,在財稅、金融、準入、土地等多方面實施優惠,扶持文化産業發展。相關人士表示,對文化産業發展予以支持的財稅政策正在迎來“密集發佈期”。
這些舉措意味著,從宏觀層面到微觀層面,我國文化體制改革正在清除阻礙文化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
北京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評論説,“正如‘改革’是30多年來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關鍵詞,在文化領域,‘改革’二字同樣舉足輕重。體制機制管根本、管長遠。只有不斷深化改革,破除阻礙文化發展的體制性障礙,文化才能煥發出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