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4月29日電(記者蔡敏)記者從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獲悉,總投資1.13億元的首個淮河實體模型基地近日正式開工建設。
作為我國七大流域中的第三個河流實體模型基地,該項目是提升新時期治淮科研能力的一項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工程。基地位於合肥市廬陽區三十崗鄉,佔地面積100畝,主要包括基礎設施、實體模型和測控系統建設三部分,主體工程建設工期3年。
水利專家介紹説,這項工程建成後,可系統地研究影響淮河變化的各種因素和它們之間的關係,對治理方案進行比選優化,直觀地反映各種方案的治理成果,為開展治淮重大技術問題研究提供更加廣闊的實驗平臺。同時,將為淮河流域防洪抗旱減災、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重大工程建設論證等重大決策提供更加有力的科學依據。此外還可作為科普和水文化教育基地,為弘揚豐富多彩的淮河水文化提供新的重要載體,對促進新時期治淮事業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淮河流經河南、湖北、安徽、江蘇四省,全長1000公里。它以不足3%的國土面積生産了全國18%的糧食和養育了全國15%的人口,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但是,據水文資料統計,20世紀以來淮河流域發生大洪水的年份有17次之多。它因此被稱為“中國最難治理的河流”。
我國至2009年基本完成了總投資447億元的19項治淮骨幹工程,淮河流域防洪除澇減災能力顯著增強。但是,由於特殊的地理氣候條件和複雜的河流水系特徵,淮河流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