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瀋陽4月30日電(記者 范春生)“如果不是工會積極主張調解,我只能走法院訴訟之路,那可能明年這個時候也拿不到賠償款。而在工會這不到一個月就解決了。”五一前,來自四川的打工人員李志強走出遼寧省大連市西崗區工會大門時,一臉喜悅。
李志強在工作了13年的某合資企業被裁員後未依法得到經濟補償,如今在工會的調解下如願拿到了3.9萬元經濟賠償金。
如今在遼寧,越來越多的職工像李志強這樣,在出現勞動關係矛盾爭議時,都會想到求助當地工會調解組織。這主要得益於近年來遼寧省構築的調解勞動爭議的“三道防線”。
據遼寧省總工會副主席張文祥介紹,全省工會組織近年來將勞動爭議解決在基層作為促進和諧勞動關係的一個重要目標,為實現該目標,首先在基層建立起全方位、無縫隙的調解組織。不僅僅在縣區、鄉鎮、街道、單位和企業,甚至在村屯、社區、市場、樓宇和車間,均建立了勞動爭議調解組織,目前已初步形成多層次、廣覆蓋的調解組織網絡。截至今年前三個月,全省共建立勞動爭議調解組織3萬餘個,受理並調解成功的勞動爭議案件達2萬餘件,全省工會法律援助服務機構受理案件4000余件,提供法律諮詢和代理服務1.1萬餘件。
與此同時,這個省連續出臺《集體協商和集體合同規定》等重要法規,將勞動爭議調解工作納入法制軌道,在全省構築起調解勞動爭議的“三道防線”。一是基層調解。即在企業建立由工會、企業和職工參加的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在鄉鎮、街道、社區和行業,建立由工會、勞動、司法等方面參與的調解機制。二是裁前調解。即在勞動爭議仲裁前,由專兼職仲裁員進行仲裁前調解。三是審前調解。即在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前,先行庭前調解和庭審調解。另外,各級工會加強與人力資源管理、信訪、公安等多部門聯絡與溝通,全省形成了黨政主導、各方聯動、立足基層、三級調解的勞動爭議調解社會化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