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4日電 “豬又沒法養了,賣一車賠一車”……與1月末約18元/公斤的高價位相比,5月初部分地區生豬價格已跌破14元/公斤,養豬戶直呼“賠不起”。
梳理近十年來3個“豬週期”不難發現,2006年以後豬價波動加劇,高低價差由4元擴大至10元以上。暴漲暴跌誰“惹的禍”?調控如何更加有效?……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奔赴山東、廣西等省區,對此進行了調查採訪。
“賣一車賠一車”,都是豬多“惹的禍”?
“豬又沒法養了,賣一車賠一車。”山東省陵縣富龍養豬場場長孫電慶説,他從2003年開始養豬,近日剛以13.6元/公斤的價格賣掉一車生豬,這個價格讓他賣一頭豬就賠40元。
這幾日,廣西陸川縣紫恩養種廠負責人徐永廣也愁眉不展,3000余頭生豬正“嗷嗷待食”,巨大的成本壓力讓他急於出手賣豬,但眼下的豬價又讓他犯愁。“有些豬該出欄了,但現在豬價掉得厲害,真不捨得賣。辛苦養了大半年,到頭來還要賠一兩百元。”徐永廣説。
記者了解到,近期出現了全國性的豬價下跌,導致這種虧損慘劇在多地上演。農業部5月2日最新監測數據顯示,4月份第4週全國活豬平均價格14.60元/公斤,比1月份第4週全國活豬平均價格17.75元/公斤已下跌了17.7%。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説,今年春節後,受生豬生産週期性波動影響,生豬價格持續走低。截至4月11日,全國豬糧比價跌至5.99:1,跌破6:1的盈虧平衡點,部分地方養殖戶已經出現明顯虧損。
不少消費者也明顯感受到了豬肉價格下降。“豬肉確實便宜了不少,五花肉才賣9.9元一斤,比之前便宜了2元多。”在北京一家沃爾瑪超市購物的張景如説。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供過於求是導致本輪豬價下跌的主要原因。從供給方面看,受去年豬價大漲刺激,養殖戶補欄積極性提高,生豬存欄量增加,並且近期生豬疫情較為穩定,導致我國生豬出欄量及豬肉産量同比均增加。與供應增加相比,近期我國豬肉需求量相對固定,加之天氣轉暖,豬肉消費進入傳統淡季,需求量出現下降。
十年豬價三“輪迴”,“豬週期”愈演愈烈
生豬價格每隔幾年就會規律性波動一次,被業內人士稱為“豬週期”。梳理近十年的豬價變化,大致有3個“豬週期”,“過山車式”價格變動劇烈。
中國生豬預警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認為,這三個“豬週期”分別為2003年至2006年,2006年至2010年,2010年至今。從生豬價格監測圖看出,2006年以後,生豬每公斤價格波動價差大約由4元擴大至10元以上。
專家認為,散養戶過多、供求“兩張皮”、調控不科學等因素加劇了“豬週期”波動。
廣東省養豬行業協會吳秋豪表示,當前散養仍佔廣東和我國生豬養殖的大部分比重,容易造成“行情好時一哄而上、行情差時一哄而下”,加劇生豬存欄量波動。而生豬出欄量每變動一個百分點,就將可能引起後期豬價六七個百分點的波動。
專家認為,供求“兩張皮”也導致豬價波動加劇。美國、日本等國家豬肉價格波動較小,一個重要原因是根據國內消費量來確定生豬養殖量,供求保持基本平衡就能保持價格穩定。而目前我國供求不對接,需求相對固定而供給變化較大,容易導致豬價暴漲暴跌。
相關調控滯後,也導致豬價大幅波動。“近年來,我國出臺能繁母豬補貼、收儲凍肉等相關政策,促進了養豬行業健康發展。不過,有時有關部門的調控信息遲,反而加劇了市場波動,讓我們無所適從。”山東濱州一位養豬20餘年的養殖戶説。
這位養殖戶認為,豬價“波峰”時,僅靠賺取的“超額利潤”就能吸引養豬戶自動擴大規模,並不需要出臺“能繁母豬補貼”等刺激政策,二者疊加將導致生豬存欄量畸形大增,為後市豬價大跌埋下“伏筆”。另外,豬價“波谷”時,僅國內供應量就已經超過了需求量,若此時再從國外進口豬肉,無疑將進一步打壓豬價,加速養殖戶清欄,將大幅推高後市豬價。
“重漲”也“重跌”,調控力求更科學有效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當下社會各界“重漲”不“重跌”心態較為普遍。由於豬價與CPI正向聯動關係明顯,豬價處於“波峰”時,消費者往往叫苦不迭,國家有關部門也會果斷出臺措施干預,將豬價壓低。然而,豬價處於“波谷”時,有助於拉低CPI,消費者也樂於“坐享其成”,有關部門出臺措施抬高豬價的動力相對較小。
廣西陸川豬養殖協會會長江慶儒認為,社會各界不僅要重視豬價上漲,也不能忽視豬價下跌。因為若在豬價暴跌之時不及時關注,豬價暴漲也將為時不遠。
國家相關部委近日聯合發佈《緩解生豬市場價格週期性波動調控預案》,並且由於豬糧價比已經跌破6:1的預警線,這一預案已經啟動。
“有了調控預案是好事,但還應到各地調研,聽取養豬行業尤其是一線養殖戶的意見,確保調控更科學。”馮永輝等多位業內人士呼籲,當前不僅應果斷“救市”消除當前隱患,更要促進養豬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專家認為,規模化養殖是走出豬價暴漲暴跌怪圈的必由之路,未來應提高規模化養殖“門檻”,改變養殖産業無序管理狀態。由於養豬業沒有明確的門檻,一旦豬價上漲,一些與養殖無關的企業紛紛進入養豬領域,造成豬價非正常波動,未來應該在環評、檢測等方面設定“門檻”,改變養豬鬆散的局面。
此外,在基本實現規模化養殖之後,應借鑒美國、日本等豬價波動較小國家的先進經驗,實現供需對接。因為國內消費量往往保持穩定,若規模化養殖程度較高,國家就有能力將産量控制住,從而做到供需基本平衡,走出暴漲暴跌“怪圈”。(記者潘林青、吳小康、魏聖曜、王橙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