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善谷聚愛——寧夏"黃河善谷"探索扶貧助殘新模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6月07日 17時29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銀川6月7日電(記者杜曉明、曹健、張亮)打造慈善産業的政策洼地、扶貧助殘的道德高地、企業家行善興業的理想福地,依託現代慈善理念,從2011年開始,寧夏回族自治區在沿黃河城市以及南部山區建設新型慈善工業園區集群——黃河善谷,集聚産業慈善資源,探索扶貧助殘新模式。目前,各大園區慈善功能初顯。

    寧夏屬於我國西部欠發達地區,640萬人口中仍有100萬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另有43萬殘疾人,其中不具備勞動能力的重度殘疾人達到10萬人。也就是説,每100個寧夏人中,平均有7個殘疾人;每4個殘疾人中,就有1個重度殘疾人。

    解決這些困難群體生存、生活和發展問題,使他們與全國同步進入小康社會,是寧夏當前面臨的一個十分重大而現實的問題。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毅表示,殘疾人等特殊困難群體實現脫貧致富、過上美好生活,是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應有之義。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包括殘疾人等特殊困難群體在內的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工作的重要出發點和落腳點。要積極推進慈善興業,助殘扶貧,努力幫助包括殘疾人在內的特殊困難群體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推進“黃河善谷”建設,從政策支持方面,寧夏頒布實施了《寧夏回族自治區慈善事業促進條例》,以地方法規的形式對慈善組織、慈善活動、慈善企業做了進一步明確。

    從硬體投入方面,寧夏建設了立德、弘德、同德、圓德、吉德、厚德六大慈善園區以及天河灣老年産業園,覆蓋了沿黃地區、中部乾旱帶以及西海固南部山區。基礎設施建設總投入已達到40億元,入園企業超過140家企業,簽約項目143個,包括乳製品、清真食品加工、新能源、無人飛機生産等項目,涉及資金254.5億元。

    從慈善需求和資源對接方面,今年8月,2012中國(寧夏)慈善博覽會將在銀川舉行,以搭建慈善企業、園區和慈善組織之間的對接平臺。

    自治區主席王正偉説,打造“黃河善谷”,通過開發新的生産力、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探索一條具有寧夏特色的融合慈善事業、扶貧造血、強區富民的全新之路,加快解決民生問題。

    記者採訪發現,“黃河善谷”政策洼地效應正逐步顯現。“一個‘善’字給入駐‘黃河善谷’的企業戴上了‘榮譽勳章’,將企業投資上升到了新的高度,這也體現了政府對企業的認可。”恒基偉業集團公司總裁張晨光在考察“黃河善谷”投資環境後説。

    張晨光説,像寧夏這樣,政府主導將做慈善和企業商業利益結合,還是第一次見到,政府觀念的轉變必定會帶動更多企業投資思維的轉變,我們企業已計劃在“黃河善谷”投資項目。

    北京師範大學壹基金研究院院長王振耀説:“慈善産業化是慈善事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的必然。將慈善事業産業化,這是與歐美發達國家慈善理念接軌的先進模式。”

    而隨著一批項目的開工,“黃河善谷”成千上萬的貧困、殘疾群眾獲得了就業崗位,生活從此改變。

    在吳忠弘德慈善園,金瑞清真食品公司年銷售額已經上千萬元,企業的創立者回族女企業家楊晶嵐是一名右臂缺失的殘疾人,她就是利用慈善園區針對殘疾人創業的優惠政策發展了公司。“我當時只是在路邊開了一個小餃子館,後來發現做清真速凍食品很有商機,但是苦於沒有資金。後來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人主動找到我,給我提供了創業貸款,還免去慈善園區內的廠房租金,這才發展起來。”楊晶嵐説。目前,楊晶嵐的企業30%的員工都是殘疾人,有些殘疾人已經過上自食其力、脫貧致富的新生活。  

 
 
 相關鏈結
· 寧夏扶貧開發10餘年 減少貧困人口118.4萬人
· 寧夏固原大力開展工業扶貧
· 寧夏年底前將啟動新一輪扶貧開發總體規劃工程
· 寧夏召開會議傳達學習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
· 寧夏扶貧開發工作實施動態管理、“差別化”扶持
· 寧夏扶貧和低保制度銜接識別貧困人口約56萬人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