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新華視點:聚焦中國首位“女太空人”劉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6月15日 15時45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甘肅酒泉6月15日電(記者 白瑞雪、李宣良、趙薇)作為中國第一位執行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女航天員,劉洋將與戰友景海鵬、劉旺一起乘坐第9艘神舟飛船,飛上距地球300多公里的茫茫太空,飛向等候已久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

    一時間,媒體的目光齊聚這位33歲的中國“女太空人”。

    重重選拔:從兩名女航天員中勝出

    高挑、白皙、短髮,秀氣的單眼皮的劉洋,身著淺藍色襯衫坐在兩位男航天員旁邊,像綠叢中一朵安靜的百合花。大多數時候,她輕握雙手放在膝蓋上。別人説話,她會睜大眼睛、微微側頭看著被她稱為“師兄”的同伴。

    青春、簡單、謙遜,清清爽爽的利落勁兒。這就是“新華視點”記者在神九發射前採訪中見到的劉洋。

    實際上,飛行並不是劉洋最初的夢想。小時候,她想成為電視劇中人那樣的大律師,第一次跟媽媽坐公共汽車時又想,當售票員多好哇,就可以天天坐汽車了。中學時代,她一心要考上一所好大學,畢業後當個白領麗人。直到高三那年,空軍第一次在河南省鄭州市招收女飛行員,命運從此改變。

    “當時我成績不錯,視力挺好,身高也符合標準。班主任認為,當飛行員是多好的事兒啊,也沒跟我商量,就替我報了名。”劉洋回憶説。

    一路過關斬將,劉洋加入了中國第七批女飛行員的隊伍。2001年夏天,從航校畢業的她成為廣空航空兵某師一名運輸機飛行員。安全飛行1680小時,是她在藍天上寫下的驕人歷史。

    2009年,中國第二批航天員選拔開始。得知女性也有機會,劉洋和航校老同學踴躍報名。

    女航天員的選拔條件與男航天員相似:有堅定的意志、獻身精神和良好的相容性,空軍飛行員,飛行成績優良,無等級事故,最近3年體檢均為甲類。此外,還要求五官端正,語言清晰,無藥癮、酒癮、煙癮,不偏食,易入睡等等。

    在楊利偉的建議下,選拔標準增加了一條“必須已婚”,緊接著又加上一句“生育過的優先”。鋻於女性在開始航天員訓練的幾年內肯定無法要小孩,這也是一條人性化的考慮。

    然而,當楊利偉作為面試官見到劉洋時,進入最後一輪選拔的6名女航天員候選人中,包括劉洋在內有5人尚未生育。

    楊利偉説,這一“巧合”體現了軍人的奉獻——在飛行員職業生涯中,三十多歲正是飛行技能走向成熟的黃金時期;如果生小孩,至少會停飛兩三年,必然影響飛行事業。

    劉洋的嫻熟技能、開朗個性,給考官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層層選拔,她和另一位女飛行員成為中國首批女航天員。2010年5月,她們同5位新入選的男航天員一起,走進了位於北京西北郊的中國航天員中心。

    經過兩年多的訓練,兩位女航天員都通過了神舟九號飛行任務乘組的初選。

    按照任務安排,兩人中將有一人執行此次任務。究竟誰上天?“她們都非常優秀,訓練成績非常接近,在飛行部隊時就是朝夕相處的戰友,感情也很深。”航天員中心主任陳善廣説,選擇過程異常艱難。

    2012年3月28日,乘組名單確定。根據最終考核結果,劉洋入選乘組,代號03。

    挑戰極限:飛天訓練不分性別

    當上飛行員,劉洋覺得自己已飛向天空。邁入航天員隊伍她才知道,從天空到太空,還有很遠很遠的路。

    進入航天員中心,首先接受12個月的基礎訓練,學習航天醫學基礎、交會對接技術基礎、力學、數學等20門基礎課程,並參加國學講座、救生生存訓練和體質訓練。一年後,剛開始某些項目只達到三級、二級標準的劉洋,平衡素質、力量素質、速度、耐力、肌力等全部體質指標均達到一級水平。

    2011年6月起,劉洋轉入航天專業技術和任務訓練階段,針對交會對接技術、目標飛行器與組合體飛行管理、空間科學實驗及飛行程序進行訓練。

    經過近3000個學時的學習,到執行任務前夕,預定訓練內容全部完成。“劉洋訓練時間雖然比我們短,現在已經完全跟我們步調一致,超出了我和劉旺對她的要求。”景海鵬説。

    根據任務安排,在神舟九號飛船上,01號航天員景海鵬是指令長,對乘組和任務完成全面負責;02號劉旺為交會對接航天員,工作重點是完成飛船與天宮的手控交會對接;03號劉洋則主要負責空間醫學實驗的管理。

    “我充滿信心。”劉洋説,“國外不少女航天員到過太空,男女航天員在執行任務的能力、特點上各有優勢,兩者結合起來,一定可以更好地完成神舟九號任務。”

    三人分工不同,但太空給人帶來的挑戰並不會因為性別而有所區別。人類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女航天員瓦連金娜·捷列什科娃曾感慨:“宇宙對我們女性既不多情,也不寬厚,因此我們要接受與男性完全一樣的訓練。”

    劉洋記得,當年一進入飛行部隊,隊長就告誡女飛行員們,你們必須漠視自己的性別,任何時候不能拿“女性”當藉口。

    她曾想,我當飛行員時是經歷過嚴格鍛鍊的,航天員訓練應該不在話下。然而,航天員訓練超出了她的想象。

    轉椅訓練過去在飛行部隊也有過,為時4分鐘,而航天員的轉椅訓練每次持續15分鐘,對誰而言都是一道難過的關。

    “5分鐘好像是我的極限點。聽到4分鐘報時,我突然渾身冒汗,像暈車一樣説不出的噁心,但我不能吐,更不能喊停。教員説過不行了就喊停,但從第一批航天員到我們這批航天員,沒有人中途停過。因為身體對轉椅會有一種條件反應式的記憶,如果你第一次嘔吐或停止,下一次就很難堅持了。”劉洋回憶説,“我只好拼命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幻想自己站在美麗的海邊,看夕陽,看浪花。第一次挺了過去,第二次好多了,後來就一次比一次順利了。”

    離心機訓練同樣艱苦。最初,劉洋不知道如何用力、如何對抗。“離心機從啟動到停止不超過3分鐘,但我下來的時候,兩條腿抖個不停。”

    兩年過去,劉洋説自己現在坐離心機就像玩遊戲似的,稍加把勁就能撐過去——這“稍加把勁”所對抗的,是6個G的過載,相當於承受6倍于自己體重的壓力。

    “每一項訓練都充滿挑戰,沒有哪一個是舒舒服服完成的。我們的生活就是日復一日不停地挑戰極限,不停地對抗負荷。”劉洋坦陳,如果沒有對飛行的熱愛,很難堅持到底。

    學習理論中,劉洋回家將知識點反復講給同在航天城工作的丈夫聽,飛船怎麼樣,天宮怎麼樣,訓練怎麼樣。現在丈夫一聽到劉洋説這些,立刻能接上下一句,把妻子念叨的內容幾乎背了下來。

    自從兩年前進了航天城,劉洋沒有出門逛過街。“我把訓練時間延長、再延長,休息時間壓縮、再壓縮。”劉洋説,“我沒有感到累,而是很幸福——被人信任的幸福,被國家需要的幸福。”

    柔中有剛:歷經險情鍛造完善性格

    2010年底,航天員中心舉行演講比賽,劉洋以《感悟於心、親歷于行》為題,講述自己從飛行員到航天員一路走來的感動,拿了冠軍。從飛行部隊到航天員大隊,她都是一位業餘主持人。

    劉洋説,她喜歡看歷史、小説、散文,正在讀《山高水長——回憶父親聶榮臻》,還準備把“百家講壇”錄音帶上飛船。她喜歡做菜,可樂雞翅、石鍋拌飯最拿手,也給父母織過圍巾。

    即使在航天員訓練中,女性溫柔也會不時流露。

    “前段時間搞組合體模擬飛行,早上7點半進艙,晚上11點出來,吃飯、做實驗、休息都在模擬艙內進行。”景海鵬説,“按照程序應該她先就餐,但她非得讓我們先吃。訓練間隙短暫休息,她一定會把水杯端到我們面前。”

    女航天員,柔中也有剛。景海鵬介紹,一次地面模擬訓練中,劉旺和他全神貫注實施交會對接,突然出現“失火”信號——這是教員們給乘組設置的應急題目。這時,正在監視同伴操作的劉洋第一時間根據操作手冊發出指令:“撤退!”要求將飛船撤到距天宮30米外。

    “這種情況在實際飛行中概率很低,但她能清晰、迅速地發出指令,説明她自信、果斷。”景海鵬説。

    緊急情況考驗人。像許多老飛行員一樣,劉洋在駕駛運輸機馳騁藍天的那些年裏,曾多次遭遇險情。

    2009年一次執行任務,劉洋接到命令:以最快速度趕到西安實施人工降雨。偏偏天氣不好,從武漢起飛就有小雨,沒多久,機身開始結冰。那天冰層特別厚,通過加溫等常規措施效果不佳。此時,飛機不能有一點晃動,一晃,速度就往下掉。

    繼續往前飛,危險;返航的話,久旱的西安還等著降雨。劉洋決定不返航。同事們在地圖上尋找最近的機場以備降落,她則死死把著駕駛桿,針對各種氣流不停修正。

    “前方雲層變亮了,空中好像透下一縷陽光。我豁然開朗,知道飛機有救了。”劉洋回憶説,“兩分鐘後,雲縫真的慢慢打開,太陽一齣來,飛機上的冰很快融化了。”

    這次經歷留給劉洋這樣一個信念,在堅持不了的時候再堅持一下,成功也許就在前面。

    兩年前面試劉洋時,楊利偉發現,與大多數飛行員的家庭相比較,劉洋家很有生活氣息——每盞燈都不一樣,有羊皮紙外罩的,有美人魚圖案的;屋子雖小,還在角落裏壘起了一個充滿異國情調的“榻榻米”。

    劉洋説,這都是丈夫的功勞。捨棄武漢的安逸生活,隨劉洋來到北京,丈夫是她的堅強後盾。

    “大多數女性在投身轟轟烈烈的事業與過小日子之間,可能會選擇後者。你的職業決定了不可能享受到太多相夫教子平淡生活的快樂。你幸福嗎?”記者問。

    劉洋答:“我喜歡孩子,也熱愛生活。相夫教子是一種幸福,但我在飛行中獲得的幸福也許別人體驗不到。”

 
 
 相關鏈結
· 神舟九號16日18時37分發射 航天員飛行乘組確定
· 神九航天員乘組完成初選 女航天員是否上天未確定
· 神八飛船星夜返故鄉 天宮一號期待航天員明年造訪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