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解讀蛟龍號深潛7000米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6月27日 19時35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青島6月27日電(記者 張旭東)北京時間27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裏亞納海溝開始進行7000米級海試第五次下潛試驗,向自己創造的紀錄發起挑戰。

    從立項、建造,到海上試驗,歷經10年,“蛟龍號”圓滿完成了設計最大下潛深度的海上試驗。“蛟龍”下海,意味著什麼?日前,新華社記者對話“蛟龍號”業務化運行單位——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研究員劉保華,對“蛟龍號”深潛的意義進行了解讀。

    深海科研是全球的熱點問題

    記者:國家深海基地是一個什麼樣的科研平臺?

    劉保華:正在建設中的國家深海基地是“蛟龍號”的業務化運行單位,是面對我國深海科考活動需求的多功能綜合性公共服務平臺,將為深海科考活動提供必需的船舶、重大深海裝備保障和技術支撐,是目前我國唯一的國家級深海技術支撐和保障基地。

    目前,國家深海基地徵地工作已基本完成,總體規劃日前獲得國家海洋局批復,項目進入了詳細規劃設計階段,預計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開工。

    記者:我國發展深海科學研究的背景是什麼?

    劉保華:1000米以上的深海佔整個海洋的49%以上,這裡蘊藏著豐富的多金屬錳結核、富鈷結殼和熱液硫化物等金屬礦産資源,石油、天然氣和可燃冰等深海氣資源以及貽貝、管蟲、磷蝦等深海生物基因資源,這些都是人類未來發展必不可少的戰略性資源。同時深海在地球科學、生命科學、環境科學等許多領域具有重大的科學研究價值。

    進入21世紀以來,美、俄、日、法等國家都憑藉本國的實力希望更大限量地分享深海海底資源這塊“蛋糕”。於是,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框架內,“藍色圈地”運動正日趨激烈,深海科學研究、開發和管理已經成為全球事務中一個備受關注的熱點問題。

    我國作為一個海洋大國,為了人類和平利用海洋,有責任、有義務推動人類深海技術發展,提高深海科考和資源調查活動的能力,發展深海技術對於維護我國國家主權和保障海洋權益等也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此外,發展深海技術可以帶動材料、水聲通訊等相關産業的快速發展。

    深潛技術的挑戰

    記者:深潛技術的難度有哪些?

    劉保華:“蛟龍號”海試由淺入深一步步深入,從最早的50米,到300米、5000米再到7000米,潛水器在各個深度上的功能和性能都得到了充分檢驗,同時逐漸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潛水器的性能也得到了穩步提高。

    “蛟龍號”在深潛過程中的主要挑戰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承受巨大壓力。深度每增加10米就增加一個大氣壓,到3000米的時候就意味著每平方米要承受3000噸的壓力。3000米海試時在潛器外放了一個普通的一次性紙杯,上岸後發現這個紙杯只有原來的五分之一大小。7000米級海試每平方米要承受7000噸壓力,對潛器的密封性和抗壓性的考驗可想而知。

    其次,考驗低溫環境下設備運行狀況。5000米深度海水的水溫在2攝氏度左右,而7000米深度時會下降到1.5到1攝氏度左右。在這樣的低溫環境下,潛器的液壓系統等運行狀況需經受考驗。

    第三,潛航員心理與體力考驗。潛器在入水後便完全獨立,自主運行,因此,潛航員在下潛過程中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但在漆黑的海底、狹小擁擠的空間、陰冷潮濕的環境下,不可預測因素可能帶來的危險較多,長時間身處其中會使人倍感壓抑、煩躁。在7000米級的試驗中,潛航員要在水下連續工作10個小時以上,任何一個報警信號都可能給他們的心理蒙上陰影。

    此外,深潛需要母船、水面支持系統和潛器緊密配合以及水聲通訊和定位系統的保障,這就需要每個環節、每個崗位精密、熟練配合,這樣才能保證每次深潛圓滿成功。

    “蛟龍號”的業務化使命

    記者:“蛟龍號”業務化運行將主要應用於哪些領域?

    劉保華:“蛟龍號”完成7000米海試之後,設計研發單位可能會根據海試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改進、完善和提高。未來一兩年之內,中國大洋協會將牽頭組織開展“蛟龍號”試驗性應用,通過試驗性應用對潛水器、水面支持系統等重要裝備進行進一步技術完善,更加成熟後再交由國家深海基地業務化運行。“蛟龍號”業務化運行主要應用於兩個大的領域:深海科學考察與海洋工程服務。

    記者:“蛟龍號”科學考察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劉保華:首先是對海底實際觀察。“蛟龍號”等載人潛水器使人類親臨海底實際觀察的夢想成為現實,它能搭載人類到達7000米的深海,這意味著世界上99.8%的海底人類都能親眼觀察到。科學家可以乘坐它去深海實際觀察,進行照相和攝像作業,這些高清影像資料對海洋科研極其重要。

    其次是到海底取樣。有了“蛟龍號”,無論深海地質樣品還是生物、微生物樣品,甚至是有毒或熾熱的熱液噴口樣品,都能夠實現高保真、低擾動地快速取樣,這是目前任何其他設備所不能企及的。海底有纜機器人和電視抓鬥是目前先進的海底取樣手段,但它們在發揮人的可控、可觀測和快速反應的主觀能動性方面與“蛟龍號”無法比擬。此外,“蛟龍號”可以用於海底精細探測。例如,熱液噴口溫度的精確測量,載人潛水器內的科研人員可通過機械手夾持特製的溫度計,可以實現快速、原位和精確測量。

    第三,“蛟龍號”可以承擔海底調查設備的精確布放任務,如布放海底地震儀、海底電磁儀和潛標錨係等,甚至在海底觀測網絡的建設和維護工作中也缺少不了載人潛水器。

    記者:“蛟龍號”和人們的生活還有什麼密切關係?

    劉保華:一是可以用於海底救撈。“蛟龍號”在海底救撈方面有其他任何技術裝備無可比擬的技術優勢,無論在沉船打撈,飛機黑匣子搜索還是危險品打撈等方面,載人潛水器都有突出的表現。二是能夠進行海底搶險,包括工程搶險和人員搶險等。如果跨洋通訊光纜突發故障斷裂,故障點在哪?重要的海底輸油管道、輸氣管道破裂或是斷裂,如何搶修?業務化運行後的“蛟龍號”將在這些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關鏈結
· “蛟龍”號完成7000米級第五次下潛試驗安全返回
· “蛟龍”號開始進行7000米級海試第五次下潛試驗
· “蛟龍”號計劃27日進行七千米級海試第五次下潛
· 夢想照亮深海—“蛟龍”號潛水器勇破7000米紀實
· “蛟龍”號從7020米海底凱旋
· “蛟龍”號第四次下潛試驗最大下潛深度達7020米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