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追溯每桶油的來源,廢棄油脂處置企業的工作人員在對每個油桶進行標號(6月27日攝)。廢棄油脂從産生到最終的無害化處置,需要經過回收、初處理、運輸、處置等多個環節,涉及餐飲企業、收運隊伍、處置企業等眾多對象,如何使得“地溝油”不回流餐桌一直是監管難題。記者採訪了解到,目前上海正在探索廢油無縫監管的新道路,目前在大餐飲企業中推廣初見成效。據不完全統計,上海有餐飲服務單位4萬多家,其中將近一半會産生餐飲廢棄油脂。2011年,上海頒布《關於進一步加強本市餐廚廢棄油脂從嚴監管整治工作的實施意見》。根據規定,新開辦餐廚廢棄油脂産生單位必須安裝油水分離器或隔油池等設施,2012年12月底前上海市所有餐廚廢棄油脂産生單位全部安裝。而這個小小的“油水分離器”正是保障廢棄油脂不被非法收運的關鍵所在,它確保了原先排入下水道的廢棄油脂被收集在一個“上鎖”的儲油桶內,只有專門的收儲人員才能移動和更換,最大程度斬斷收油遊擊隊的“利益鏈條”。在收運環節中,經過重新招標評審,上海重新確定了首批12家企業負責收運和初加工餐廚廢棄油脂。並規定收運隊伍必須“付費收油”,提高餐飲企業的積極性。在終端處置環節,通過公開招標指定的兩家將廢棄油脂處理加工為O號生物柴油的企業已正常運轉。記者在其中的一家處置企業——上海綠銘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該公司目前已完成擴能改造,一條日處理100噸廢棄油脂的生産線將於7月初正式投産,産出的生物柴油除了供船舶、鍋爐、汽車使用,也在探索成為飛機的燃料油。不過,就目前的模式而言仍面對異地監管的難題。從近段時間查獲的“地溝油”非法加工案件來看,地溝油收運、加工、處置最後售賣等環節一般都橫跨多個省區市。業內人士介紹,即使能控制當地産生的廢棄油脂不流向餐桌,也較難控制個別不法企業從外地購入提煉過的地溝油使用,需要各方進一步從嚴監管。新華社記者 裴鑫 攝
每次油桶回收都必須經餐飲單位和收運單位的相關工作人員簽字(6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裴鑫 攝
廢棄油脂處置企業的工作人員將收運單位送來的廢油集中存放(6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裴鑫 攝
這是上海浦東一家餐飲企業內油水分離器的儲油桶,這種儲油桶內安裝了GPS和RFID智慧模塊,可以適時追蹤油桶位置和油量(6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裴鑫 攝
上海一家廢棄油脂收運企業的工作人員在為一家火鍋店更換儲油桶(6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裴鑫 攝
廢棄油脂處置企業的工作人員從專用運輸車上卸下桶裝的廢油(6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裴鑫 攝
廢棄油脂處置企業的工作人員將廢油傾倒進儲油池(6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裴鑫 攝
廢棄油脂收運單位的工作人員將回收的儲油桶裏的油倒進專用收集桶內(6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裴鑫 攝
廢棄油脂處置企業的一名技術人員在實驗室內化驗餐飲廢油提煉的生物柴油樣本(6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裴鑫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