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2日電(記者張辛欣)6月19日,全球首封多語種郵箱電子郵件由中科院科學家在京發出,並成功收到全球各地回復。這意味著,將英文作為電子郵件唯一地址的時代已經過去,互聯網更加友好化和多樣化。
互聯網的發展何止電子郵件?即時通訊的興起,架起海內外溝通的橋梁;視頻對話的發展,解了“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的相思;門戶網站的繁榮,圓了“不出於戶,以知天下”的夢想……
“過去十年,在不經意中互聯網成為中國最為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在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領域中的影響和地位日益突出。”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胡啟恒説。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此前發佈的《第2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5.13億,與2001年底的3370萬相比將近翻四番,IPv4地址數量為3.3億,互聯網普及率達38.3%。
用指尖觸碰世界——互聯網的發展讓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國,也讓中國更好地融入世界舞臺。神九飛天、蛟龍入海等通過網絡向海外直播,讓全球震撼;應對金融危機、破解民聲難題,中國的成功經驗也通過網絡讓世界了解和借鑒。
用指尖觸碰生活——互聯網的發展融入衣食住行各行各業,極大地豐富和便捷了社會生活。敲敲鍵盤,個人理財、航班辦理等各種信息悉數掌握;點擊鼠標,吃飯購物、交通旅行等各種服務一應俱全。
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1.94億人,網上支付、網上銀行使用率也增長至32.5%和32.4%。
用指尖觸碰心靈——互聯網的發展讓輿論變得更加自由,交流更加暢通。
以微博為例,從“微博打拐”到“最美司機”,百餘字的“微言”蘊藏著不可小覷的力量,互聯網成了反映現實、弘揚社會真善美、共同抵制假醜惡的集結地。
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我國微博用戶數達到2.5億,較上一年底增長了296.0%,網民使用率為48.7%。
“互聯網讓民眾擁有了一個發表意見的平臺,找到了作為社會主角的感覺。它的影響正從民間走向更高層。”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陳昌鳳説。
互聯網的發展更離不開對責任的承諾。工業和信息化部表示,將會採取措施切實維護網絡運行安全和網絡信息安全,營造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的網絡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