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扶貧挺進大別山 湖北省羅田縣發展山區特色産業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7月15日 07時18分   來源:人民日報

    這是一片紅色的土地——半個多世紀前,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打響了解放戰爭的關鍵戰役。

    這是一片希望的山野——這些年,中央一系列扶貧政策落戶大別山區,打響了新時期扶貧開發攻堅戰。

    在大別山區的43個縣中,湖北羅田是典型的扶貧開發重點縣:地處大別山腹地,人均耕地只有0.72畝,貧困程度深;又是重要的生態功能區,産業發展受限。

    羅田的扶貧開發,是塊難啃的“硬骨頭”。

    沿武英高速入湖北羅田縣境,滿山的綠色盡收眼底:鬱鬱蔥蔥的板栗樹,枝繁葉茂的甜柿樹,望不到邊的松林……同行的縣扶貧辦姚科長介紹,羅田“八山一水一分田”,開發好山上的“綠色銀行”,是山區脫貧的希望。

    科技入戶,“風景樹”變“發財樹”

    從318國道拐進鳳山鎮的崎嶇山路,豐衣坳村就坐落在青山環抱中。放眼望去,山坡上、山坳裏,房前屋後,處處種滿了板栗樹。在濃密的葉子當中,一棵棵包著栗子的小刺球探出頭來——“板栗專業村”名不虛傳。

    説起板栗,豐衣坳村村委會副主任程仲林一肚子感慨:“滿山是板栗,技術在隔壁,種了七八年,就是不結栗”,過去管理粗放,板栗畝産不過百斤,是中看不中用的“風景樹”。

    單産過低,是羅田板栗發展的一道“坎”。上世紀80年代,全縣板栗空苞率高達51%。“羅田的林地面積225萬畝,可以説是希望在山,出路在山。”縣委書記肖燕梅説,這些年,中央扶貧力度不斷加大,羅田迎來難得的機遇。縣裏也勒緊腰帶,拿出1000多萬元科研經費,請省內外專家聯合攻關,推出了23項豐産應用技術。

    新技術推廣並不容易。專家、技術員進村入戶,給村民白天搞講座,晚上拉家常。5株、10株……用上“增雌豐産”技術的板栗樹産量翻了番,農民見到實效,思想開始轉彎,“高改低”、“密改稀”,一項項新技術走進大山。

    農民張利華是豐衣坳村的板栗大戶,春嫁接、夏噴硼、秋施肥、冬修剪,一年到頭忙不停,他承包的300多畝板栗園一年穩賺10多萬元。“科技讓咱翻了身。一畝間伐栗樹20多株,樹少了,産量高了,畝産從100斤提高到四五百斤。”

    板栗樹變成豐衣坳村的“發財樹”。程仲林説,村裏家家種板栗,村民人均收入從2000年的2300元,增加到去年的4800多元,其中板栗收入佔到40%。

    在羅田,像豐衣坳村這樣的板栗專業村已發展到78個,建成500畝以上的板栗基地750個,板栗年收入過萬元的農戶5000多戶。羅田成為“全國板栗生産第一縣”。

    産業帶動,農民“抱團”避風險

    中午烈日當頭,鳳山鎮碾石河村山坳裏,60多歲的村民胡長根還在地裏忙活。

    老胡説,種金銀花是2010年的事。在這以前,他家的30畝山地一直荒著。“誰不想致富,可就是不敢投入呀,賠了怎麼辦?”

    2010年,老胡和185戶農民一起成立了羅田三省林業養殖合作社。政府給補貼、教技術,企業簽訂單、包銷路,打消了農民的顧慮。兩年多時間,合作社金銀花種植面積已經發展到1600多畝。

    今年春天,胡長根先種下的1.5畝金銀花賣了一茬,賺了4000多元。“往後還想多種些,一年四季收幾茬,那真是農民的‘綠色銀行’。”胡長根説。

    産業扶貧,離不開“龍頭”帶動。在羅田,光板栗加工企業就有200余家。在湖北華麗食品有限公司記者看到,一個板栗開發出板栗茸、蜜餞、速凍板栗仁等10多種産品。公司發展部經理方東林説:“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新模式,輻射基地15萬畝,直接帶動農戶8400戶,帶動基地農戶年增收3800萬元。”

    農戶加入産業鏈條,離市場更近了。駱駝坳鎮趙家垸村村委會主任汪友貴説:“市場要什麼,農民種什麼。經過品種改良,村裏早熟、中熟、晚熟的板栗重新佈局,年年不愁銷路。”

    強龍頭、扶合作、壯産業,中央、地方政策形成合力,帶動農戶抱團發展。截至目前,全縣有17家企業進入省市産業化龍頭企業行列,僅板栗産業年産值超過10億元。2011年,龍頭企業輻射貧困村193個,新建特色産業基地2.9萬畝,帶動農戶3.65萬戶。

    一張藍圖,山上再造一個新羅田

    集老區、庫區、深山區于一體,羅田扶貧開發任務仍然艱巨。按照國家新標準,全縣還有22.3萬貧困人口,佔總人口的1/3。

    肖燕梅坦言,在扶貧開發上,羅田也出現過“跟風跑”現象,特別是在産業扶貧上,曾把發展馬頭羊、苧麻等作為重點産業,但都因“水土不服”等原因,成效甚微。

    因山而窮的羅田人重新審視:羅田是全國聞名的“板栗之鄉”、“蠶桑之鄉”、“茯苓之鄉”、“甜柿之鄉”,是國內唯一擁有5個地理標誌保護産品的縣;境內森林覆蓋率高達68.5%……

    換個思路看,山區也有優勢。羅田新階段扶貧開發思路更清晰:把産業扶貧作為主攻方向,立足山區優勢,培育特色産業,帶動扶貧開發,“在山上再造一個羅田”。

    創新機制,合力攻堅。羅田抓住“新一輪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和“大別山試驗區”等政策機遇,將農業、國土、扶貧、水利等專項資金捆綁使用,集中投入;通過以獎代補、資金互助、信用擔保等形式,鼓勵各種力量參與扶貧。

    大山深處的農民嘗到綠色甜頭。九資河鎮聖人堂村175戶村民中,有150戶開辦了農家旅館,2011年全村旅遊收入達280萬元。自從大別山旅遊開發起來以後,村裏外出打工的人回家了,土房子變成了小洋樓。春江賓館老闆胡治江説:“這裡種水稻、種蔬菜,不打農藥,養豬、養雞,不喂飼料,遊客來吃飯,衝的就是綠色食品。”去年,九資河鎮接待國內外遊客20多萬人次,旅遊從業人員3000余人,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億元,旅遊業成為當地的“龍頭産業”。

    羅田的特色産業開始起步,這一抹抹“綠色”,孕育著山區發展的希望。紅色大別山,正邁向富裕大別山。(記者 潘 崗 趙永平 曲哲涵)

 
 
 相關鏈結
· 栗戰書:壯大特色産業帶和城市群推動黔中快速崛起
· 孫春蘭:做優做美生態環境 做大做強特色産業
· 強鎮富鎮特色産業富民 黑龍江百鎮建設各展所長
· 馬飚在百色考察調研:發展特色産業實現趕超跨越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