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印記——寫在中非合作論壇第五屆部長級會議前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7月15日 10時23分   來源:新華社

那些留在非洲的中國印記
——寫在中非合作論壇第五屆部長級會議前夕

    新華社內羅畢7月15日電 新華社記者

    十二年,彈指一揮間。2000年,旨在推動中國和非洲國家之間在平等互利基礎上進行集體對話的中非合作論壇正式創立,中非關係由此迎來歷史性機遇。十二年間,中非雙方在加強新型戰略夥伴關係、謀求可持續發展、深化互利合作方面闊步前行,共同塑造了這一被外界廣泛譽為“最為成功的南南合作”典範。

    十二年,足以讓許多記憶在歲月流逝中積澱,並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十二年間,一支支中國援非醫療隊、一個個中國企業走進非洲,一處處承載著中非友誼的學校、醫院等拔地而起……中國用實際行動履行著對非洲國家的承諾,用汗水和真誠贏得了非洲國家的尊重和信任,中非傳統友誼不斷被注入新的活力和內容。有理由相信,隨著論壇機制的不斷完善和發展,中非合作必將前途遠大,前景無限。

    血汗鑄就友誼 堅守相伴溫情

    37年前,一條坦讚鐵路連通了東部和中南部的非洲大陸。中國為修建這條鐵路先後派出5萬人次,高峰時期共有1.6萬名中國人同時在現場參與施工。令人更加難忘的是,修建坦讚鐵路的過程中,共有60余名中國人長眠在這片黑非洲的土地上。

    新中國的對外援助已有60餘年歷史,但坦讚鐵路至今仍是中國最大的援外成套項目。30多年來,它平均每年運輸各類貨物50萬噸、運送旅客50萬人次。這條鋼鐵巨龍,已成為中非友好情誼的標誌,永遠銘刻在中非人民心中。

    55歲的讚比亞人扎瑪是坦讚線上的一名火車機械師,他是中國師傅手把手教出來的徒弟,已為這條鐵路工作了30餘年。扎瑪説,中國人嚴謹的工作作風和熟練的技藝讓他受益匪淺,他總期盼著有一天,當年那些修鐵路的中國人“能再回來”。

    “可惜我當年才20歲,學到的知識有限,還不夠讓我現在也成為一名合格的老師。”年齡見長的扎瑪,仍把培養非洲青年一代鐵路工程人員的希望寄託給了他的“中國師傅”。

    烏干達首都坎帕拉以東約80公里的金賈,是中國援助烏干達醫療隊的駐地。中國醫生在這裡已堅守整整29個年頭。無論是金賈醫院的醫護人員,還是當地的普通患者,對於歷任中國醫療隊隊員的精湛醫術和良好醫德都不約而同豎起了大拇指。

    金賈醫院院長邁克爾·奧辛德説:“中國的醫療專家們來到金賈這樣偏遠的小地方服務,是一種巨大的犧牲,我們非常歡迎他們。烏干達病人在這裡能夠享受到來自中國的先進醫療技術和設備,讓院方感到很榮幸。”

    60歲的女患者珍妮特正在金賈醫院等待接受針灸治療。珍妮特説,她在到金賈醫院前,“走遍了附近所有醫院”,但都無法治療她多年來的背部疼痛問題。“現在,我不僅可以坐立,還可以行走,感謝中國政府派出這樣的醫療隊為我們免費服務!” 珍妮特由衷地感慨道。

    今年6月,醫療隊又開始了新的征程,他們將遷至首都“納谷魯中烏友好醫院”,繼續從事醫療援外工作。在金賈的辭別活動上,醫務人員克莉斯汀很捨不得中國同事們的離開。從派駐金賈的第一支中國醫療隊開始,克莉斯汀就一直和中國人一起工作。她説與中國醫生之間的合作很愉快,中國人勤勞、敬業的精神值得學習。“中國醫生給金賈的百姓帶來了高質量的醫療服務。人們喜歡中國醫生”。

    分享中國經驗 共享發展成果

    時值4月,剛果(布)首都布拉柴維爾北郊一片農田裏,玉米齊刷刷高過人腰,大棚下一片片蔬菜生機盎然,田埂上到處堆放著黑黝黝的自製土肥,雞舍裏成千隻幼雞搶食飼料……

    這是中國援剛農業技術示範中心所在地,曾經的荒郊野嶺。在中國農業專家到來後短短一年時間裏,這裡發生了巨大變化。如今,該中心不僅全面完成土地開墾和農業設施整修,還已篩選出適於當地栽培的蔬菜、玉米、木薯等近40個品種,從國內引進優良蔬菜品種100多個。其中在當地選育出的多個西瓜和南瓜品種,深受布拉柴維爾農民歡迎。

    “我對中國專家們的工作十分滿意,”剛果(布)農業部長裏戈貝爾·馬本杜稱讚道。他指著新培育出的木薯、西瓜、黃瓜的優良品種説,“看,西方國家説過很多要幫助我們的話,但只有中國實實在在地履行承諾。這些果實代表著中國的誠意,事實説明中國是剛果(布)可信可靠的好朋友。”

    保羅是剛果(布)農業部中國援剛農業技術示範中心的一名項目協調員,據他介紹,最近幾年來,剛果(布)推行“經濟多元化”政策,十分重視農業發展,但剛果(布)農業基礎薄弱,尤其是農業人才的匱乏嚴重制約著剛果(布)農業的長遠發展。

    保羅説,剛果人對來自中國的農業技術示範中心寄予厚望,這一項目已被列為農業部重點項目,希望在中國專家的幫助下,培養大批本土農業技術人員,提高農業科研水平,進而推動剛果(布)政府的“新農村”計劃及其他農業項目。據悉,這個唯一由科研單位承辦的中國援非農業技術示範中心將致力於通過發揮科研優勢,探索中國農業援非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菲利普是肯尼亞一名軟體工程師,唐娜則是烏干達馬凱雷雷大學的學生。他們兩人如今正肩並肩坐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一間教室裏,學習最先進的信息通訊技術。

    這是中國一家通訊企業開設在東非的科技培訓中心,而菲利普和唐娜正是這一中心一次聯合培訓活動的受益者。通過這樣的高科技課程,中國企業家正在為非洲培訓掌握高科技的“現代IT人”。如今,這項培訓也通過肯尼亞內羅畢大學、莫伊大學和烏干達馬凱雷雷大學,向更多東非國家在校大學生普及。

    高水平的科技人才,讓數字世界與非洲大陸的距離不再遙遠。菲利普説,他想通過學習,來研究如何解決邊遠地區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現在移動電話已經在非洲普及了,如果能用電話把出診醫生和患者結合在一起,將是醫療領域一大突破”。而唐娜則更關心一些基本的生活問題,比如如何通過網絡,讓農村的牧民們找到最近的取水源,或讓城裏人找到身邊物美價廉的百貨店。

    “中國企業的這項培訓,不光會使身在某一國某一領域的某一人群受益;長遠看來,對於東非地區整體發展,也都有著積極意義,”菲利普説。

    把握中國機遇 實現互利共贏

    隨著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肯尼亞、加納、多哥、貝寧、馬拉維和納米比亞等國,“為中國人打工”已成為許多非洲人熱衷的就業選擇。在尼日利亞拉各斯的一家中國企業,一些員工甚至將自製的中國國旗自豪地別在衣服上。

    查爾斯是馬拉維金孔雀賓館的服務員。他説,他的中國老闆非常有人情味,會定期根據員工業績和服務水平派遣非洲員工到中國學習參觀。查爾斯説,他的一個同事被送去中國賓館學習一年,自己很羨慕能有這樣的機會,一定會好好工作,爭取今年能夠去中國。

    在肯尼亞的華為公司,由於提供給當地僱員的薪酬“很有競爭力”,以至於很多員工都在幫自己的親戚朋友打聽,想再多爭取幾個工作機會。

    對於日益發展的中非關係,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學商學院副教授查爾斯·阿加斯認為,儘管從1955年萬隆會議開始,中國便與非洲建立聯絡。但近年來,在中非合作論壇的推動下,中國和非洲國家的合作關係才得以突飛猛進。

    官方數據顯示,進入新世紀以來,中非雙方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合作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廣度與深度,中非貿易額從1950年的1200萬美元躍升至2010年的1296億美元,2011年更突破了1600億美元。中國已成為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對非各類投資累計超過400億美元,其中直接投資147億美元。在非投資的中方企業已超過2000家。

    阿加斯表示,如今中國人開辦的中小企業在非洲迅速成長,已成為非洲經濟的一部分,而相較于西方,中國對非洲的官方援助也“更具有吸引力”。目前,非洲各國政府的當務之急是制定正確的戰略與政策,利用中非良好的合作關係使非洲普通民眾獲得最大化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執筆記者:宋晨;參與記者:郭倩、穆東、韓冰、王敏傑、袁卿、邵海軍)  

 
 
 相關鏈結
· 中非合作論壇第五屆部長級會議將舉行
· 李長春會見出席“中非合作論壇—文化部長論壇”非洲各國代表團團長
· 首屆"中非合作論壇——文化部長論壇"在京舉行
· “中非合作論壇——文化部長論壇”在北京開幕
· 11月4日: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舉行
· 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高官會在浙江省杭州市開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