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青島7月16日電(記者 張旭東、羅沙、劉奕湛)“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結束7000米級海試任務後,隨母船“向陽紅09”于16日返回青島。這標誌著“蛟龍號”已完成研製與海試,即將轉入業務化應用。對於剛“畢業”的“蛟龍”,第一份工作會是什麼?是否會有女潛航員駕馭“蛟龍”?“蛟龍”又是否會有“姊妹”?對“蛟龍號”未來的種種猜想,海試參試單位相關負責人進行了權威解答。
“蛟龍”首份工作或赴南海
中國大洋礦産資源研究開發協會辦公室主任金建才説,“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業務化應用階段將主要用於深海科研和海底資源勘查,提高人類認識海底和利用海底資源的水平。“海底不僅擁有廣闊的空間,還有豐富的礦産等資源。載人潛水器是勘探開發資源的基礎,而且在生物多樣性和海洋環境評價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説。
“但是‘蛟龍號’試驗母船‘向陽紅09’已有34年船齡,噪聲大、作業甲板高,工作條件和環境有限,而且潛器存放、維護和保養的國家深海基地還未動工建設,因此未來3年至4年宜進行試驗性應用。”金建才説。
中國大洋礦産資源研究開發協會辦公室副主任、“蛟龍號”載人潛水器7000米級海試現場總指揮劉峰介紹,明年“蛟龍號”的任務正在進行申報,計劃是進行南海進化史研究和調查,並分析南海海洋環境對我國的影響。“‘蛟龍號’最突出的特點是具有定點和精確作業的能力,這是無人潛水器所不能企及的。”他説。
“調查、評價海底礦産資源和試採過程中,載人潛水器也都將發揮不可代替的作用。”劉峰説,“此外,在地形調查中,載人潛水器也比多波束調查的數據精確很多。”
性別不是成為潛航員的阻礙
劉洋成為我國首位女宇航員引發了人們對首位女潛航員的關注,女性是否可以成為潛航員?劉峰表示,潛航員首先是要心理素質過硬,其次是要有好的身體條件,性別不應該是成為潛航員的阻礙。
“潛航員最重要的是心理素質,在7000米級海試的時候,每次下潛作業長達10多個小時。他們長期待在狹窄的空間內,周圍一片漆黑,有幽閉症肯定不行。如果遇到故障就慌張,操作出現失誤就可能有危險,這也肯定不行。”劉峰説。
劉峰表示,其實女性與男性相比,更為細心,而操作潛器就需要膽大心細,動作敏捷,女性在這方面挺有優勢。美國就有女潛航員,日本也正在培訓一名年輕的女潛航員。因此,女性只要心理素質和身體條件過硬,學習能力強,都可以報名參加第二批潛航員的選拔。
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副局長、“蛟龍號”載人潛水器7000米級海試臨時黨委書記劉心成説,由於“蛟龍號”內部空間十分狹小,而每次下潛長達10余個小時,如果一名女潛航員和兩位男潛航員下潛,他們在潛器內解手將是很大的問題。“當然,如果是三名女潛航員下潛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他説。
“蛟龍”將有“小姊妹”
中船重工第702研究所副所長、“蛟龍號”載人潛水器7000米級海試現場副總指揮崔維成介紹,“蛟龍號”海試成功後,我國載人深潛的另外一項重要工程就是進行4500米級高國産化率載人潛水器關鍵技術的研製。4500米級的潛水器是要在比較經濟的前提下滿足國內大部分科研需求。
“載人球艙、高壓海水泵、潛水器用鋰電池以及國産推進器,是我們目前正在集中攻關的關鍵技術。從國內的科研需求來説,4500米級的潛水器可以滿足大部分需要,同時更多強調經濟性,相比‘蛟龍號’可以降低大約40%的使用成本。”崔維成説。
據了解,“蛟龍號”與新造的4500米級載人潛水器將視具體需要配合使用。
對於將來人們是否可以乘“蛟龍號”等載人潛水器去體驗觀光,崔維成表示,載人深潛成本高昂,出海船舶的成本就很高,加上潛器等人力成本,常人很難承受。同時,我國現階段研發載人潛水器是用於科研和資源勘探,並非是為滿足個人好奇心。
崔維成説,如果個人經濟能力確實比較強,我國科研人員同樣可以為其製作類似喀麥隆乘坐的潛器,下到海底11000米,甚至比他們的潛器更先進,可以乘坐兩個人。但這種潛器只是為體驗和拍攝視頻,其他功能要弱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