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12日電(記者 楊依軍、譚晶晶)黨的十六大以來的十年,是中國外交應對挑戰、成果豐碩的十年。十年間,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中國外交以人為本,維護公民權益,既有暴風突襲來時的應對,也有潤物細無聲式的關懷。一次次雪中送炭,一個個務實舉措,在中國外交史留下濃重一筆,也鐫刻在每一位公民心裏。
危急時刻 祖國伸出援手
2011年2月中旬,利比亞數個城市爆發大規模遊行示威。隨著形勢急轉直下,數萬名在利中國公民身處險境。他們的安全,牽動著相隔萬里國內同胞的心。
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關心我駐利人員安全。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要求有關方面迅即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全力保障我駐利人員生命財産安全。
22日,國務院決定成立的應急指揮部開始運作。第二天,首架包機從北京起飛。九天八夜,海陸空總動員,近千名外交官參與,各部門通力合作,中國政府從險象環生的利比亞撤出35860名中國公民。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有組織撤離海外中國公民行動。俄羅斯遠東研究所教授雅科夫·別爾格爾讚嘆:組織精心、實施有效的撤離行動,足以向每個身在海外的中國公民證明,無論身在何方,他們的祖國絕不會棄他們于困境不顧。
最有發言權的當屬撤離利比亞回國中國公民。中國水利水電第二工程局員工李世傑的一句話,道出了在利中國公民和國內同胞的心聲:“我們為做中國人感到自豪。”
從2003年中國訪美學者遇車禍後胡錦濤主席要求全力搶救傷員,到2006年從所羅門群島、東帝汶、黎巴嫩、湯加協助800余名中國公民撤離;從2007年營救被埃塞俄比亞反政府武裝劫持的中方人員,到2010年吉爾吉斯斯坦騷亂期間緊急包機赴吉;從2011年初幫助大批滯留埃及同胞平安回家,到日本“3·11”特大地震海嘯後迅速組織中國公民歸國……十年來,每當海外中國公民遭遇危難,祖國都第一時間伸出援手,送來定心丸。
走出國門 關懷常伴左右
萬眾矚目的倫敦奧運會已近尾聲。十多天裏,許多在英觀賽和旅遊的中國公民多次接到當地使領館的安全提示與問候。而2007年至今,外交部會同有關部門受理和處置的領保案件就有約16萬起,涉及近百萬人。
及時發佈領事提醒,幫助同胞降低安全風險,是領事官員的日常職責。而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公民出境旅遊達7000多萬人次,十年間增長近5倍。越來越多中國公民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中國領事保護工作也與時俱進、推陳出新。
2006年5月,外交部在領事司設立領事保護處。第二年8月,領事保護處升格為領事保護中心。這是中國首次設立一個部門專門處理和協調海外公民和法人合法權益保護工作。
隨著互聯網在人們生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中國領事服務網于2011年11月應運而生。微博“外交小靈通”也多次第一時間為海外中國網友提供幫助。
面對日趨頻繁的領保案件和日益複雜的領保環境,外交部從2007年開始研究分階段推動領事保護立法。目前這項工作正在積極進展中。
此外,免費發放的《中國領事保護和協助指南》“小冊子”十年間多次更新,併發布了部分少數民族文字版;適應越來越多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形勢,有關部門及時編寫《中國企業海外安全風險防範指南》;覆蓋180多個國家的安全提醒短信服務及時推出,讓更多出境同胞隨時隨地接收到來自祖國的關懷……
以人為本 外交開拓新路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十年來,正是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中國外交積極適應新形勢、應對新挑戰,未雨綢繆,防患未然。
2004年8月,在北京召開的第十次駐外使節會議上,胡錦濤總書記要求:要增強我國海外利益保護能力,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健全預警和快速反應機制,改進工作作風,滿腔熱情地為在國外的我國公民和法人服務。
兩年後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指出:要適應我國企業和人員大量走出國門的新形勢,依法維護我國海外機構和人員的安全和合法權益。
2009年7月,胡錦濤總書記在第十一次駐外使節會議強調:要堅持以人為本,依法維護我國公民和法人海外合法權益,維護僑胞及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正當權益。
按照黨中央的精神,海外公民權益維護工作紮實推進。2004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由外交部牽頭、有關部門參加的境外中國公民和機構安全保護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成立。重大領事保護事件處置開始有了統一指揮和協調機制。
外交部副部長謝杭生今年3月表示,初步建立起的聯席會議機制和中央、地方、企業和使領館“四位一體”聯動保護機制,實實在在地提升了維護海外中國公民和機構正當權益的能力。
可以預見,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走出去”的中國公民將越來越多,海外公民權益維護工作責任將更加重大。以人為本、外交為民的中國外交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