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16日電(顧瑞珍、徐嘉)記者近日從科技部獲悉,2011年我國在全球最有影響力也就是被引用次數居於前1%的論文(即“高被引論文”)數量已躍居世界第6位,處於全球領先水平。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預測表明,我國國際科技論文被引用次數有望在2014年進入世界第5位,提前實現《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和《國家“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目標。
此前,英國《自然》出版集團發佈的名為《自然出版指數2011-中國》的報告,用大量的數據分析表明,我國正朝著全球科技領域領導者的方向前進。中信所也曾利用不同的數據、從不同的視角對我國科技論文進行了統計分析,指出我國在追求科技發展質量上已取得顯著成效。
《自然出版指數2011-中國》報告説,2011年我國在《自然》系列期刊上發表論文數量是225篇,佔該系列發表論文總量的6.6%,與以往相比有顯著增長。該報告還引用了湯森路透的數據,指出在全球“高被引論文”當中,超過10%是由我國科學家發表的。我國“高被引論文”數量佔總量的比率從2001年的1.85%增加到2011年的11.3%,這一比率已居全球第四。
中信所此前發佈的數據更加全面準確地分析了我國目前科技發展現狀,這組數據可以概括為4個主要方面:第一,我國“高被引論文”數量已躍居世界第6位;第二,我國國際熱點論文數量排在世界第5位,並有不斷上升的趨勢;第三,我國發表在各學科領域代表性期刊的論文數量已躋身世界第2;第四,我國在三大名刊即《自然》《細胞》《科學》上發表的論文數量居世界第9位。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副所長武夷山表示,現在社會上對SCI(科學引文索引)有一些爭論,有些人認為我國學術界過分追求論文發表數量。但同時應該看到,論文質量和數量也是息息相關的,數量上去了,論文被引用次數會更多,出現高質量論文的機會也更多。中信所的科學計量學研究團隊多年來十分注意辨證地分析論文數量和質量的關係,試圖引導大家更注重論文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