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發展迅速來路很長—香港金融人士談人民幣國際化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8月23日 21時49分   來源:新華社

發展迅速 來路很長
——香港金融界人士談人民幣國際化

    新華社香港8月23日電(記者 林建楊)人民幣離岸業務及人民幣國際化近兩年是香港市場熱議的話題之一。23日,出席中國海外投資年會“人民幣國際化與中國海外投資”分論壇的香港金融界專家認為,近年來人民幣離岸業務及人民幣國際化快速推進,但人民幣要大量在境外流通,成為第三方作為貿易、投資結算貨幣乃至儲備貨幣,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人民幣國際化的現狀

    高盛集團投資管理部中國副主席哈繼銘説,人民幣國際化近兩年的發展,有幾個數據值得關注:離岸人民幣支付量、香港人民幣存款及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市場交易的比重。

    他説,過去兩年裏,離岸人民幣支付量增加了24倍,達到今年6月份的2400多億,人民幣在世界主要支付貨幣中的排名也從兩年前第35位上升到第16位。香港人民幣存款從2007年5月的200多億,猛增20多倍達到現在5000多億。不過,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市場交易的比重排名,去年和5年前一樣,依然排名第20位。

    中國銀行(香港)助理總裁朱燕來説,從2009年7月跨境貿易可以使用人民幣之後,這幾年人民幣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説明中國經濟不斷壯大,海外活動和跨境貿易、金融活動不斷擴大。

    朱燕來説,經過數年發展,香港離岸人民幣的價格形成機制已經開始市場化,這其中包括香港離岸人民幣的利率市場化。其次,香港和海外沉澱的人民幣資金越來越大,香港離岸人民幣總體流動性比較充裕。再次,香港已經形成逐步覆蓋全球的人民幣跨境支付清算網絡。

    “從這三個基本方面看,過去幾年以香港市場為基礎而發展形成的基本要素,已經使人民幣國際化具備了可操作性。香港能夠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中成為一個開路先鋒,為人民幣走出國門,人民幣國際化做出重要的貢獻。”她説。

    如何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哈繼銘表示,要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需要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保持經濟穩定增長,防止大起大落;需要大力發展債券市場,進一步放鬆管制;實現利率市場化,利率市場化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必要條件;要在金融企業層面上大力發展人民幣境外貸款,包括貸款換資源、貸款換糧食、貸款換技術等,促進人民幣在第三國(地區)之間的交易。

    “這樣才能實現‘讓人民幣飛’,不能到香港來就想著怎麼回(內地)。只有讓人民幣飛,才能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他説。

    全國政協委員、摩根大通亞洲區投資銀行副主席方方表示認同。他認為,如果説人民幣國際化的第一步是打通香港離岸市場和內地在岸市場,第二步則是想辦法讓第三方接受人民幣。

    “人民幣要真正成為儲備貨幣,除了香港和境內流通之外,一定要想辦法讓第三方接受,第三方願意拿它作為貿易的支付手段、投資的工具或者儲備的工具。”方方説。

    如何走到第三方去呢?方方説,這是一個新課題,對所有金融機構而言,也是一個巨大的商機,取決於誰能夠創造出合適的産品、找到合適的第三方來接受並使用人民幣。他認為,中國在推動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隨著金融機構提供的服務和産品創新的功能,一定能找到第三方的企業接受並使用人民幣。

    人民幣國際化的未來

    哈繼銘認為,人民幣要從結算貨幣走向投資貨幣,並最終躍升為儲備貨幣,人民幣本身需要具備三個特點,即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

    要達到這三“性”,他認為中國需要確保經濟不能大起大落;要有足夠的金融工具讓市場參與者能夠迅速完成交易,要有資産池子;資本市場要有各種各樣的産品,讓投資者通過持有資産獲得一定的收益。“在這些方面,我覺得我們還有更長的路要走。”

    方方説,他對人民幣國際化涉及的技術和經濟層面有信心。不過,他同時表示,任何貨幣的國際化,絕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層面的現象,一定要以全球政治、經濟,甚至包括軍事格局的變化作為大背景,才能真正實現讓一種貨幣發展成為結算貨幣、投資貨幣和儲備貨幣。

    朱燕來也認為,貨幣問題是一個很大很複雜的問題,貨幣與經濟、金融的發展息息相關,貨幣發展應根據一個國家經濟自身的發展程度、經濟結構、金融市場狀況等來推動。

    三位金融專家都認為,如果要預測15年後人民幣國際化的進展,可能性比較高的前景是15年後人民幣成為儲備貨幣,與美元、歐元共存,並主要被亞洲國家持有。

 
 
 相關鏈結
·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連續三個交易日反彈
· 澳門基金會撥款2800萬元人民幣資助內地扶貧項目
· 人民銀行數據顯示7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5401億元
· 圖表:人民幣對美元波幅擴大後市場呈現三大特點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