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29日電(記者 隋笑飛)第十九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8月29日至9月2日在京舉行。8月29日,記者就中國出版業“走出去”的成果和挑戰、在數字時代面臨的挑戰、在版權保護和版權貿易方面取得的進展等問題採訪了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傑。
記者:中國出版業“走出去”有哪些成果,面臨哪些挑戰?
柳斌傑:“十一五”以來,新聞出版業“走出去”的政策體系基本形成,企業“走出去”積極性日益高漲,“走出去”企業不斷增加,“走出去”模式不斷創新,渠道日漸多元化,對外貿易結構逐步改善,一批有影響力的産品成功進入國際主流市場,新聞出版産品和服務出口實現雙增長,這些都有力推動了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同時,新聞出版業“走出去”也面臨一些挑戰,主要包括:從整體上看,世界出版市場基本上被大的傳媒集團壟斷。從行業角度看,企業“走出去”的積極性還有待進一步培育;相關配套政策有待進一步完善;版權輸出仍存在逆差,品牌有待進一步強化;數字出版産品的出口潛力有待進一步挖掘;實物産品出口規模有待進一步擴大;走出去骨幹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有待進一步增強等。
記者:如何加快推動中國出版業“走出去”?
柳斌傑:通過體制改革,不斷釋放生産力,增強出版傳媒企業的實力,這是中國出版業“走出去”的根本保障。與此同時,從政府層面,應在以下方面予以積極推動:加大對“走出去”的財政投入;加大“走出去”金融稅收扶持力度;進一步優化“走出去”資源配置;大力實施“走出去”重點工程;強化“走出去”會展平臺;加強“走出去”信息服務;改進“走出去”統計指標體系;加快培育和發展“走出去”仲介機構;加強新聞出版業“走出去”人才培養力度;完善“走出去”宣傳表彰獎勵機制等。
記者:近年來,我國在版權保護、版權貿易等方面取得哪些進展和成果?
柳斌傑:近年來,中國版權保護制度逐步完善,版權事業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其標誌是:建立了一整套既符合中國國情又與國際規則相適應的版權法律體系;確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版權行政和司法保護體制;構建了版權公共服務和社會服務的平臺;發展了中國與世界各國的版權貿易;形成了全民開展版權宣傳教育的制度,全社會版權意識明顯提高;完善了版權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機制等。
記者:我國出版業在數字時代面臨哪些挑戰?
柳斌傑:當前出版業已經進入數字時代,這給傳統出版業帶來諸多挑戰。其中,最核心也是最迫切需要重視和解決的問題有:我國數字出版産品形態單一,創意創新不足,核心技術研發落後,缺乏國際競爭力。儘管目前大多數出版單位都已認識到數字出版的重要性與迫切性,開始積極投入數字出版的建設,但現有投入絕大多數集中在建立數字出版小平臺和既有內容數字化兩個方面,數字出版産品形態單一,缺少創新;國外大公司在數字出版領域“攻城略地”,其服務開始向産業鏈上下游延伸,對傳統內容出版企業構成嚴重挑戰,對國內數字出版企業形成極大壓力;面對日新月異、層出不窮的數字出版新模式、新形態和新應用,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手段都相對滯後,難以應對網絡的開放性和數字産品的易傳播、易複製性等。
記者:我們該如何應對這些挑戰?
柳斌傑:一是要大力整合出版資源,加快培育一批數字出版核心産品。傳統出版企業在內容資源方面具有獨特優勢,要利用各種數字內容生産、轉換和加工平臺,對內容資源進行全方位、深層次的整合、開發和利用。
二是要加快關鍵技術研發,提升新聞出版行業科技含量。大力支持新聞出版企業在數字出版、數字印刷、電子紙和新聞出版電子商務等方面進行自主研發,掌握一批數字出版、新媒體領域的核心技術,努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數字出版技術支撐體系。
三是要加快完善數字出版相關政策法規。今後一段時間,新聞出版總署將加快修訂《網絡出版服務管理暫行規定》等法律法規,抓緊制定發佈《數字內容投送平臺管理辦法》《手機媒體出版服務管理辦法》等部門規章。
四是要進一步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我們將繼續鼓勵和支持中外出版企業積極開展版權貿易和各種項目合作,鼓勵和支持中外出版企業在數字出版領域加強合作,鼓勵和支持中國出版社開展對外投資等。